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八十四】 笔尖上的舞者 杜光松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4
783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八十四】


笔尖上的舞者

    杜光松


痴迷的任性,执着的追求,历经千辛万苦,笑对风雨坎坷,把命运拴在笔尖上尽情地舞蹈,最终写出了人生华章。

这是一个苦行者的炼狱。为了心中神圣的文学追求,年仅16岁的郭进拴一边放羊,一边写作。在那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面对父亲中年去世后的困顿生活,面对人们的冷言嘲讽和刺耳中伤,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反而更加孜孜以求上进,就着那盏昏暗的煤油灯一直到深夜,或者跑到人家的砖瓦窑上,借着烧窑的火光苦读。他把对生活的所思所想和人生的点滴感悟,一一倾泻在笔端,变成一篇篇文字。然后,他用牛皮纸糊了85个大信封,投寄出178篇(部)诗歌、小说、散文、故事、评论、剧本等,用一个大包袱包着,背到邮电所。可以想象,当时那是怎样的一个壮举,就是现在也令人咂舌,恐怕要成为无人能及的投稿奇事。为了写作,他丢掉了生产队会计,被人拆散了对象,投出的稿子也泥牛入海不见发表。在万般无奈极度彷徨之际,他在风穴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发出了“仰脸我对皇天呼,寒风洒落千滴泪”的悲凉质问。然而,认准了的路他一定要走下去的,擦干泪水,抛却烦闷,苦心修行,耐住寂寞,就一千次跌倒,一千零一次站起来,最终度过了艰难的炼狱,走向了美好的天堂。

这是一位独侠客的刀淬。文学创作像习武练功一样,必须扑下身子,一招一式地苦练,精心揣摩勤奋不辍,来不得半点偷懒耍滑。郭进拴不知磨秃了多少支笔,经过一年年的写啊写,写白了头发,写多了皱纹,写弯了腰,36年在笔尖上独自舞蹈,终于炼就了独行侠的宝刀出鞘,累计在各级报刊、电台、出版社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其中长篇作品6部,与人合作(主编)18部,有86篇(部)作品在国家和省、市级获奖,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这是一位追梦人的神话。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梦想需要不断地去奋斗才能实现。当初郭进拴为了让母亲能支持自己写作,就把打工挣来的45元钱,以一家杂志社的名义汇到家中。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更是一种高明的选择。凭着自己矢志不渝地追求, 他的作品不断见诸报端,社会也对他垂爱有加,从农村选拨到镇文化站工作,又从镇里到县里,最终调到市里,成为专业作家和吃皇粮的干部。他走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走出了生活的不同凡响和人生的欢天喜地。昔日被人骂为“神经病”、“溜光皮”,如今被称作大智若愚的聪明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位笔尖上的舞者,舞出了精彩的人生。他的坚韧他的坚持令人钦佩,他的勤奋他的勤勉令人叹服,他的自强他的自信让人震惊,他的成长他的成才给人力量。

郭进拴以自己的成功昭示人们,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充满希望,全力以赴,必定能花开花落,硕果飘香。正如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说的那样:“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评论家,现在中原公司供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八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八十五】 宣纸数张倾刻诗情画意 ——一级作家郭进拴的家乡情结 冯国政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