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五百四十六】
街道青石板已被岁月磨得光亮,漫步曲径幽深的街巷,随处可以看到古朴的民居,伴着小声细腻的湘西话音,临街老人形态安详,犹如回忆少女时的花样。老街见证了千年历史变迁,走在斑驳青石上,不时有土家“西兰卡普”着装人走过,恍如回到历史上一刻。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犹如看到了古镇作为水陆交通要塞时的商贾云集,穿越回到繁华通商口岸驻足,曾经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犹存。现在古街码头古韵还有遗存,尽管下着淅淅沥沥小雨,但沧桑情怀起于胸臆。尽管已沉淀在时光长河里了,不仅让人稀稀叹奇。
芙蓉镇土家民俗毛古斯舞“毛古斯”是土家语,意为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毛古斯舞是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等为内容,融歌剧、舞剧、话剧于一体,表演形式极其古老的一种原始祭神戏剧舞蹈,主要分布流传在地处武陵山区的湘鄂渝黔边土家族聚居地,重点分布在湘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毛古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经典,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9月28日,首届“中国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节”在芙蓉广场举行。110名土家族儿女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五根草辫,在舞台上欢快舞动,把飞溅着原始古朴音符的毛古斯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这批演员表演的《土家毛古斯——欢庆》节目代表湖南省参加在2008年8月8日18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尽管只有短短的2分30秒,但却让全球数十亿观众领略到了远古蛮荒时代土家族的原始艺术之美 。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