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四十三】
报国寺前后共四重殿宇,即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经楼,因山而势,一重高于一重。寺内有一尊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所制的彩釉瓷佛,高2.4米,在景德镇烧制而成,佛跌坐千叶莲台上,身缀绿色千叶莲衣、肤色白皙、光洁照人,是稀世珍品。寺内还有一口铸于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的大铜钟,重1.25万公斤,高2.3米,钟外刻铸经文七万余字,为全山第一大钟。据说敲钟时,声音洪亮,在金顶也可听到。
释迦牟尼初说《华严经》时,以文殊、普贤二位为上首,辅助释迦牟尼说法传道。《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普贤为护法发下“十六愿”,释迦牟尼对他的护法精神极为赞赏。在佛界中,普贤在众菩萨中的地位仅次于文殊。传说普贤在四川峨嵋山曾显圣,因此峨嵋山就成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华严经》第45卷记载有:“西南方有山,名光明,而普贤菩萨与其眷属3000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此后,佛门解释“光明山”就是峨嵋山。这就是峨嵋山成为普贤道场的主要依据。如今的峨嵋山上,尚有佛宇七八十座,大多有专供普贤的大殿。纯阳殿前有一块相传为普贤休憩所坐的普贤石。洗象池是普贤洗象汲水之处。就连高山上一大片冷杉林中缠绕树干的条条松萝,也美其名曰“普贤线”,说是用来引导游人攀登金顶的。




只有真正登了峨嵋山,才能全面理解“峨嵋天下秀”的深刻内涵。秀,是出众,是独拔之意。峨嵋山正是这样,独拔而起,高出众山之上。正如大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唱的那样:“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