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九十三】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0-26
308

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九十三】风穴寺三十六福地赋


夫风穴古寺,位踞汝州之东,隐于龙山之麓。始建北魏,滥觞香积之名;历经岁月,演为风穴之号。与白马、少林、相国并驾,同列中原四大名寺;拥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胜,堪称佛国一方净土。

若夫风穴之名,源于风穴之洞。龙山阳侧,大小二洞幽深;天变之时,狂风涌出难挡。风自穴出,山因风而显奇;寺以山名,寺因风而添韵。斯地也,天悬箕宿,地生箕风,冥冥之中,自有灵机暗藏。

观其寺之形胜,不循中轴之规,独具江南之韵。依山就势,巧构亭台楼阁;傍水临泉,妙成园林佳境。青山环抱,绿水萦回,四时之景各异,八方之客咸集。春则繁花似锦,蝶舞蜂飞,如临仙境;夏则浓荫蔽日,清风送爽,暑气全消;秋则层林尽染,霜叶似火,诗意盎然;冬则银装素裹,禅意悠悠,静穆庄严。

至于寺之古迹,更是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唐之七祖塔,挺立于岁月长河,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古朴雄浑,见证历史沧桑;宋之悬钟阁,凌空于山林之间,内悬“中原第一钟”,钟声悠扬,响彻千年时空;金之中佛殿,单檐歇山,梁架严谨,尽显金代建筑之精妙。此外,塔林如林,碑碣林立,唐之尼陀罗咒、宋之经幢、元之塔铭,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皆为艺术瑰宝。

夫风穴之三十六福地,如明珠散落,各呈异彩。或为清幽之谷,鸟鸣婉转,花香扑鼻,令人心醉神迷;或为险峻之峰,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激发壮志豪情;或为潺潺之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洗涤尘世凡心;或为静谧之潭,波光粼粼,倒影如画,映照空灵心境。每一处福地,皆有灵韵;每一方天地,皆蕴禅机。置身其间,仿佛与天地相融,与自然合一,忘却世间烦恼,感悟人生真谛。

且夫风穴寺者,不仅为佛国圣地,更是文化渊薮。千百年来,高僧大德,云集于此,讲经说法,弘扬佛法,培育无数善男信女;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画,题咏抒怀,留下诸多传世佳作。佛法之慈悲,文化之灿烂,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今吾临此胜地,感其历史之悠久,叹其景色之秀丽,悟其佛法之深邃。遂作此赋,以赞风穴寺之美,以颂三十六福地之奇。愿风穴寺之辉煌,如日月之永恒;愿三十六福地之灵韵,如松柏之常青。瑞莲挺秀,远播清芳;佛法弘扬,福泽四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九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三百九十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