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六十】
函谷关除了军事上的作用外,在文化上也不仅仅只有《老子过关留名著》的典故,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还流传着“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了函谷关前。放眼望去,只见岭高谷绝,地势险要。
关内有“太初宫”,即老子著经处。都城洛阳的藏书吏,道教的创始人。他看到东周相传,有一天,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带兵出巡关口,看到一团紫云从东边飘飘而来,尹喜说:“紫气东来,必有贵人路过此关”。于是,他便候在关楼前迎接这位贤人。果然,不大一会儿就有一人骑着青牛缓缓而来,尹喜仔细一看,原来是老爷子来了。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是东周人。衰落,天下大乱,便辞官西行了。尹喜和老爷子是老相识,一见面分外亲热。尹喜把老子留在府内说:“你眼看就要退隐,今后恐难再见,请你再为我写篇文章吧!”老子推辞不过,就给他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写完之后,骑青牛过函谷,西去“化胡”流沙道,从此再没有音讯。为了纪念老爷子,尹喜就在棺前建了一座望气台。“紫气东来”的典故就出于此。有诗为证:“东来紫气半谈空‘得宝只堪哄牧童’毕竟虚无成底事,瓦砾一片太初宫”。
阵阵清风,吹拂着我的鬓发,把我那飞驰千年的思绪唤了回来。眼光又落在了月光下的鸡鸣台上,一曲招贤纳贤的赞歌又回荡在我的耳边……
那是动乱的战国末年,齐国宰相孟尝君以他广招人才、纳贤礼士而安邦治国,威名大振。秦昭襄王为了振兴自己的国家,不惜以弟弟泾阳君为人质,把孟尝君请到秦国,欲拜丞相。可是,没等孟尝君上任施展抱负,秦昭襄王却听信权臣嫉贤妒能的谗言,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还想把他杀掉。为了逃出秦国,孟尝君托人用两对白壁向秦王的宠妃燕姬行贿,请她在秦王面前说情,燕姬不要白璧,非要孟尝君的狐裘。
可是这件狐裘已经在孟尝君入秦时作为见面礼献给了秦王,怎么办呢?孟尝君的一位外号名叫狗盗的门客,自告奋勇承办这件事。这天夜里,这位门客从狗洞爬进皇宫,学着狗叫,瞒过了看守仓库的人,偷回了狐裘。燕姬得到狐裘非常高兴,便在秦王面前为孟尝君说情,并讨回了过关的公文。于是,他们拿着过关公文,星夜朝函谷关赶去。当他们来到函谷关的时候,正是半夜时辰,按当时守关的规矩,鸡叫才能开关放行。如果等到天明鸡叫,还怕秦王反悔,派兵追杀,孟尝君十分着急,正在这危难之际,另一位外号叫“鸡鸣”的。客人登上了这里的一座土堆,捏着鼻子学鸡叫,这一叫惊动了周围村庄上的鸡,也跟着喔喔喔地叫起来。守关人只得开了关门放孟尝君出关去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