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五百五十九】
郭进拴|月夜走函谷
应豫西灵宝市文联主席、《函谷》杂志主编张志玉老师的邀请,我来到灵宝参观访问。
我和张老师相识于1978年夏天,那时我痴迷文学,自费到郑州送稿,他与《河南日报》的文艺编辑李长华老师深夜到河南日报招待所看我,亲自给我看稿、改稿。后来我们又多次在洛阳地区的剧本分析会、笔会、文学报告会、戏曲汇演大会上见面。1992年,我们两个都被评为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共同出席了在省文联举行的颁奖大会,他还应我邀请到汝州游过我们家乡的风穴寺,1996年我们又在河南省第四次文代会重逢,长谈了两个夜晚。我还在《壮歌风云路》一书中收入了评论《生活的浪花——读张志玉、刘育贤同志的新民歌》一文。
这次灵宝之行,张志玉老师陪我月夜走函谷,缅怀先贤,追述往事,一睹雄关美景,了却了多年夙愿。
月光如水,秋风阵阵,野虫唧唧。我一边览月夜景色,一边倾听着志玉老师对函谷关的介绍: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约15千米的王垛村,它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东西长7.5千米,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发生在这里,那么这里和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老子曾经路过此处,著名的《道德经》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曾到这里朝圣祭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