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二十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15
354

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二十八】


        正如保护生物多样的最佳方式是使其回到它们原初的生态一样,人类前文明种群的延续如果使其脱离原有的生活领域与生活方式,即使在人口与福利政策上给予再多的优惠也于事无补。迟子建对此的思考已非一日,已经有了肥沃的思想土壤,只是一直未找到一个叙述的支点,用她的话说,当她知道鄂温克结束迁徙开始定居却遭遇尴尬时,她才得到了“种子”,并长成了这部长篇。  如果仅从这样的层面去想象《额尔古纳河右岸》会以为它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必定有编年式的铜浇铁铸的叙事骨架,有案有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议论风生的哲理思考,其实不然。迟子建对历史的书写采用的是另一种路径,是一种日常叙事方式,一种轻逸灵动的风格。这可能与她的历史观有关,“在我眼中,真正的历史在民间,编织历史的大都是小人物;因为只有从他们身上,才能体现最日常的生活图景,而历史是由无数的日常生活画面连缀而成的”。按人类学家的说法,迟子建走的是“小传统”的路子。她从鄂温克人生活的细部入手,从部落的普通人入手,深入到他们日常生命活动的肌理中,以部落和个体的命运作为叙事动力,从而将这个民族生存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胞都摄入笔下,日常起居,生老病死,从生活资料的获取到风俗的禁忌,使民族的整体存在如一个鲜活的有机体一样呈现出来。所以,虽然迟子建在作品中给出了这个民族百年历史中的许多人类史的重大事件,如异族入侵,如文化大革命,但是并不是叙述的重点,更不能认为这些事件对日常生活有本质性的影响,这使得作品在总体上保持了一种叙述的稳定性,这样的焦距让读者将眼光停留在鲜活而丰沛的细节上,从而在感性层面获得对这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身临其境的体认。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二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二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