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七十六】
(二)追忆童年往事
童年对于每一个作家都是不可忘却的,这里面是作品“真”和“情”外泄的源流。乡土散文中,在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他自我的描述,而重新去丈量一个作家,去加深对作家的理解。童年是乡土散文创作中,容量最丰富的题材。在这里,作者可以在照观现实生活的影子中,去发现生活的缺陷,而在自己所成长的记忆中,唤醒那些童年的趣事,进而促使自己对乡土乡情的怀念。振营先生这类作品的描写是最丰富的,而且其取材也是五彩缤纷,他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中发现童年的可贵,发现生活中的美。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描绘,我觉得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繁重的一种换位思考,从而在那些洋溢着笑声与歌声的动态影像里对现实进行对比,形成了一种相对的静。在这些琐碎的童年生活的光影里,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灵巧的笔,去发现隐现的生活。当然这中间最可捕捉的是作者在童年生活中故土的一些景致,一些好玩的游戏。在艺术上,作家在对乡土散文的描写上,都采用传统的倒叙,以一些现实生活中不愉悦的事件为题,进而对自己的童年,对自己的故土产生思念,产生爱。也寄托着作者自我的精神,即是对家,对童年的依恋,形成了一种家园精神。而在这些描述里,往往会在事件发生的高潮中,出现一个或者两个老人对自己的慈爱,对我们幼小的生活提供一些我们琢磨不定的话,也就是佛家所谓的“禅语”。其意象高原空灵,也反射出作者的审美观念,即在具体生活中发现童年的价值。有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美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即便是所谓‘抽象美’,也常常得以‘具体’作为支架。这是因为生活本身是具体的,人也是具体的。生活的本质,人的思想性格,总是隐含在现象之中,…没有具体可感性,也就没有社会生活,没有人的思想性格,也就没有艺术形象。”所以,作家所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不是虚幻的,而是凭借自己脑海的记忆而进行的具象描写。振营在《娘的水饺》中,以水饺为意象,而以我们的思想的跳跃为支点,写出了童年中孩子们在贫困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欢娱。《偷瓜记》、《吃桌》却是以另一种视角去描写童年的纯真和烂漫。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