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华夏游记【二百一十】
胡杨的品格是在焦渴之地,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即便是死了,也会最终变成石油,堪可谓沙漠圣徒。然而,在她刚直坚守的风骨之下,也有她灵动与变异的一面,她是一种变叶树木——5年以下,叶细如柳;5到15年间,细叶与圆叶混杂;15年以上,就满树的“圆”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杨。之所以这样,是胡杨适应环境,懂得顺生——幼株根浅,对抗干旱,芽叶自然要收敛,以减少水汽蒸发;到了树大根深,自然要张扬,以竖起意志之旗。其变异的背后,是顽强地矗立于沙漠戈壁,以履行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对照胡杨,我不禁想到了“笔锋常带感情”的梁启超。人们常诟病他一生善变,读了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始知道,他之变,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在复杂情势下,更好地进行民族启蒙的政治智谋,变的皮相之下,恒定不变的,是爱国、爱民的旷世情怀。
由胡杨到梁启超,我不由得联想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的伟大,其实是相通的,只要襟抱萦怀,外在的曲直与隐现,是不重要的。
我曾查阅过文献资料,新疆阿克苏是塔里木河的源头之一。塔里木河主要是由阿克苏河、托什干河、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和田河汇流而成的。至中下游,还有木扎特河、渭干河、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米兰河等九条河系。共144条支流,流域总面积达102万平方公里。早在远古时代,就有数1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的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汇成塔里木河,最后流入罗布泊。假如从塔里木河最长的源流叶尔羌河源头算起,塔里木河到终点罗布泊的距离是2617公里。但到了现代,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塔里木河的总长度只有2179公里了。
被誉为“生命之河”、“母亲之河”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最早记载塔里木河的首推《山海经》,这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古书记载:“河出昆仑东北隅。
”晋人郭璞注《山海经》云:“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阗国,复分流歧出,合而东注盐泽,已而复行积石,为中国河。”另外清代学者徐松撰写的《西域水道记》全书五卷,完全是按塔里木河的源流表述的。其中他将塔里木河南面的河流归于一卷,将阿克苏河与塔里木河干流列为一卷,充分说明了阿克苏河在塔里木河水系中的重要地位与源远流长。
胡杨从来就不相信眼泪。她总是那么倔强而顽强。乌黑的树桩,如断臂断头的武士,屹立不倒的老胡杨,有的主干被风沙掏空了,只剩一层干皮;有的只剩下残枝断干。一棵几抱粗的树干,外皮被风暴剥掉,连头带颈被砍断,露出黄色的身躯,那朝一面伸出的断枝,好像孤独的旅者在向苍天呼号,又好像以一种东友好的姿态在招呼着远方的来客。
也许是天公造化,塔里木河的源头就像九叉鹿角,据当地土著人说:在悠悠远古时,从昆仑山上跑下一只九叉角的公鹿,遇到猎人追赶,拼命逃跑。
当它跑得筋疲力尽感到绝望时,就把头撞上山崖,把头上的鹿角撞掉,以求一生,后来公鹿不堪人类的屡屡追捕,无奈逃入罗布泊变成一条新疆特有的大头鱼。每到绿草如茵的春天,它又悄悄爬上岸来,幻化成鹿身。公鹿依然是九叉鹿角,但凡遇到敌害时,就以自己微弱之力进行抵抗,以保护仔鹿和母鹿。如抵挡不住,就撞落鹿角以求脱身。到了收获的秋天,它又变成鱼潜入罗布泊。这动人的神话更令人向往神秘的塔里木河。
行吟在塔里木河边,我的心境不由地得到慰藉与平和。一次,在邻近塔里木河的阿克苏市祥龙湖风景区小憩,忽然听到悠扬婉转的一曲《塔里木河,故乡的河》飘入耳际,循声望去,原来是几位年轻小伙和姑娘们在湖中划着小舢板纵情歌唱。他们唱歌的水平显然比不上这首歌的原唱者、国家一级演员克里木娴熟自如,但唱音吐字都情真意切,以情赋声,给人以一种滋养精神的艺术享受。触景生情,我亦情不自禁地随声附和:“塔里木河呀故乡的河,多少回你在梦中流过,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要向你倾诉心中的歌。我爱着你呀,美丽的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下一篇醉梦七夕(散文)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