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走近超化寺塔(散文)

作者:张根法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8-19
169

走近超化寺塔(散文)

文/张根法


踏入新密市超化镇,仿佛踏入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长河,而超化寺塔,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千年来的故事。

远远望去,超化寺塔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与古朴。它那方形的身姿,十三级的楼阁式构造,稳稳地扎根于大地,高达30余米的塔身,彰显着一种无言的威严。塔身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带着历史的印记,在阳光的照耀下,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近超化寺塔,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静谧起来,仿佛能听到岁月的风声在耳边轻轻吟唱。塔身上的雕刻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与细腻。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花鸟图案,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无尽智慧。每一道线条,每一处纹理,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让这座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瑰宝。

站在超化寺塔的脚下,仰望着这座千年古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这座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年的塔,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曾见证了超化寺在北魏的兴起,在唐朝的鼎盛,那时的超化寺,僧侣众多,香火旺盛,而超化寺塔则是这片佛教圣地的核心标志。

微风拂过,塔檐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塔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岁月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遭遇过无数的战乱、天灾,却始终屹立不倒,直到1969年,这座古老的塔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被拆除,只留下了塔基,让人们为之惋惜。然而,超化寺塔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2004年,它在超化人的努力下得以重修,再次屹立在洧水之滨,重现昔日的风采。

绕着塔缓缓踱步,思绪也随之飘荡。想起了金代王庭筠的那首《舍利塔》,“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林头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当年的超化寺塔,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辉煌壮丽。而如今,虽然历经波折,但它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历史足迹。

超化寺塔,不仅仅是一座塔,它是超化人的精神寄托,是新密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见证了超化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当我们走近它,触摸着它的砖石,聆听着它的故事,仿佛也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在夕阳的余晖中,超化寺塔被染成了金黄色,显得更加神圣而庄严。我轻轻地告别这座古塔,心中满是对它的眷恋与敬意。我知道,它将继续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历史的记忆,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一百三十】

下一篇郭进拴|华夏游记【一百八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