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童趣儿【四百零八】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6-26
7018

郭进拴|童趣儿【四百零八】


        偶尔有没收干净的红薯,因为是在地下,谁也没长透视眼,所以只有费点力气,挨着一点点刨土,没有目标地进行地毯式地搜寻。有时刨了很久,翻了一大块地,也一无所获,只好悻悻离去,再换块地方,继续去刨。其中也会发生些戏剧性的状况。他刚刚离开这块让他没有任何收获的红薯地,别人来了接着刨,竟然奇迹般地有了大收获,使他艳羡不已,也懊悔不已。

遛红薯是个力气活,谁出的力大,流的汗多,刨的地块广,挖的又深,搜的又仔细,收获肯定就多。但也考验遛红薯者的眼力和判断能力,红薯地凡边边沿沿、角角落落的地方遗漏的红薯相对来说可能会多一些。

遛花生的工具主要用的是十指耙。一是,种植花生的地块,沙土地比较多,不太坚硬,不需要用镢头,用十指耙就行。二是,花生个头小,用十指耙不容易遗漏。每遛到一颗花生,往往都会使人兴奋不已。

过去人们遛红薯和遛花生,都是为了补贴口粮的不足,但不论遛多遛少,心里都是踏实的、坦然的、满足的、欣慰的。

现今,在我们老家鳌头,因种红薯的已经很少了,所以那些年代起早贪黑、出力流汗遛红薯的情况再也不见了。至于现在经常见到的遛花生的人们,很多都是城镇在职人员退休后无所事事,无任何后顾之忧,但身体仍很健壮的老年人所寻找的一点生活乐趣吧。
      遛红薯主要是半大的孩子多些,大人要在生产队干活,很少参与。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开始跟在大孩子后面学着遛,遛红薯需要工具,一般是一个藤条编制的篮子和一个三齿耙,三齿耙刨地篮子装红薯。遛红薯有时要跑很远,跑很远时篮子不方便,会提一个布袋装红薯。大家吆喝着去遛红薯时,都把篮子提手㧟在肩膀,三齿耙反扣在篮子上,三齿耙的把向下竖在右腿边,不由自主就有威风凛凛的得意劲。我当初得意不起来,学着遛红薯时家里没有合适的三齿耙,说合适,是因为我个子小,要小些的三齿耙,大的家里有,但是我提不动。家里有一把砍高粱(老家高粱叫黍子)的“黍黍铲”,把有两尺来长,铲面也就十一二公分吧,让我拿着去遛。这把黍黍铲遛红薯其实不行,一是把太短用不上力,再就是不是三齿耙是“铲”,遛到红薯也经常铲断,很难遛到完整的红薯。为了得到一把可以让我威风凛凛遛红薯的三齿耙,天天放学都要和爹娘嘟囔,后来可能被我嘟囔烦了,也可能看我遛红薯技术越来越娴熟,家里经常堆着我遛回来的半半拉拉的红薯,遛了一两年后,父亲终于给我买了把三齿耙。那把三齿耙很精美,细长的齿大概有一二十公分长,宽十五六公分,父亲帮我找了一根大杆杖粗细的桑木把,爹爹打磨这根耙子把很细致,把上有几个结疤略略凸起,但是都光光的,遛起红薯一点都不磨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童趣儿【四百零七】

下一篇郭进拴|童趣儿【四百零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