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滕王阁游记
(散文)
文/张根法
早就听闻滕王阁的大名,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楼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南昌的旅程,只为亲眼目睹滕王阁的风采。
当我站在滕王阁前,一座巍峨壮丽的楼阁映入眼帘。滕王阁屹立于赣江之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之美。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唐宋时期的建筑特色,庄重而大气。楼体共九层,高约五十多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楼前的广场宽敞开阔,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广场两侧的绿树成荫,为滕王阁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走进滕王阁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浮雕生动地展现了王勃赶赴滕王阁盛会的情景,王勃昂首立于船头,衣袂飘飘,仿佛正在乘风破浪,赶赴那场千古盛会。看着这幅浮雕,我不禁想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心中涌起一股对这位天才少年的敬佩之情。
沿着楼梯缓缓而上,每一层都展示着不同的主题和展品。在第二层,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它们见证了滕王阁的兴衰变迁,也让我对这座楼阁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所建。李元婴调任洪州都督后,思念故地滕州,于是在赣江边修建了这座楼阁,以寄托思乡之情。此后,滕王阁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每一次重建都融入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成为了历史与文化的结晶。
第三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回廊环绕,中大厅内的《临川梦》壁画栩栩如生,将汤显祖的《牡丹亭》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与坚贞。看着这幅壁画,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时代。
继续向上攀登,来到了滕王阁的顶层。站在顶层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赣江风光尽收眼底。江面上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时,我不禁想起了王勃的那句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那壮丽的景色,但眼前的美景也足以让我陶醉其中。
从滕王阁下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古老的楼阁,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杰作,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滕王阁,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离开滕王阁时,已是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滕王阁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我回头望去,心中默默许下心愿: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来到这里,感受滕王阁的独特魅力。
滕王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滕王阁由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李元婴因封地在滕州(今山东省滕州市),故号滕王,他调任江南洪州后,因思念故地滕州,便在此修建了滕王阁。滕王阁是三大名楼绝对的首屈一指,它的名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文化版图上。
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更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梦想。走进滕王阁,你首先会被它那雄伟壮观的建筑风貌所吸引。滕王阁主体建筑高达57.5米,建筑面积约有13000平方米。它的下部是一个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台座分为两级,显得气势磅礴。台座以上的主阁,采用了“明三暗七”的格式,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的建筑,但实际上内部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这种独特的建筑设计,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也让滕王阁更加独具魅力。
说到滕王阁,就不得不提那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这篇序文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在前往看望父亲的途中,路过南昌时,参与阎都督在滕王阁上举办的宴会时即兴创作的。王勃才华横溢,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流传千古,成为了描写自然景色的经典之笔。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