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话说 “清明”

作者:张根法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4-03
863

话说 “清明”

(散文)

文/张根法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生活中渐渐发现,大自然有着奇妙的规律,气候、物候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有一群充满智慧的人,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其中一个节气叫清明。

清明时节,阳光温暖起来,大地变得生机勃勃,河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也都热热闹闹地盛开。农民们知道,这个时候该开始春耕春种了,播下种子,就种下了一整年的希望,正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说起清明,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饥寒交迫。忠心耿耿的介子推,为了让重耳活下去,竟然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给他喝。重耳深受感动,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了许多人,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并不在意,他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想起往事,十分愧疚,亲自去绵山请介子推出山。可介子推心意已决,就是不肯出来。晋文公的手下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一面让介子推出来。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等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抱着一棵柳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百姓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

唐朝的时候,人们特别重视家族和祖先,祭祖扫墓的风气越来越盛。寒食节和清明节离得很近,而且都有怀念先人的意味,慢慢地,两个节日就融合在一起了。寒食节不能生火,人们就提前准备好各种冷食,像青团、馓子。到了清明节,大家除了扫墓,也会趁着春光正好,一家人一起去郊外踏青游玩。

还有一个上巳节,时间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去水边举行祓禊仪式,就是洗去身上的污垢和晦气,祈求健康平安。后来,这个节日又增添了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好玩的活动。随着时间推移,上巳节的这些有趣活动也融入到了清明节里。

宋元时期,清明节变得更加热闹,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的各种习俗,成为一个以祭祖扫墓为核心,又充满生活乐趣的重要节日。一家人在清明这一天,先去祖先的墓前祭拜,献上鲜花、祭品,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之后就在郊外放风筝、荡秋千,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今又到了清明时节,杏花零落雨纷纷,浊酒空杯祭旧坟。莫道幽冥无雁信,一抔黄土寄残春。黄泉若有还魂草,

愿借清晖照故门。感慨之余,作词“小重山·清明祭祖”一首,与君分享:

岁岁清明祭祖茔。青山烟霭绕、鸟啼鸣。鲜花素果供碑亭。香烛点,思念总牵情。

往事忆难平。音容犹在目、泪盈盈。阴阳两隔梦常萦。祈安好,佑世永安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江亲莲:草垫情愫

下一篇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八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