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人间真情【一百五十二】
江峰的母亲,从他小时候起就给了他足够的、真挚的爱。她那温和善良的慈母情怀,她那永远微笑着的慈祥的面容,她把人间所有的爱,都无私地给了她的丈夫和儿女。她宁愿自己吃野菜,饿肚子,也要让丈夫和儿女们吃饱穿暖,因为丈夫是家里的靠山,儿女是她也是全家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种温柔动人的爱,从小就渗透在了江峰的心田里,成为他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奋发、执着的出发点。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等名句留于后世,汝州唐时著名诗人刘希夷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传诵千古。江峰先生的《清明祭》:“冬去春来万物新,柏柳陪君故声闻,年年清明洒泪雨,岁岁祭拜育后人”。此诗虽不敢与先哲之作相提并论,但也可以说是当今之妙笔,甚至可以说是绝唱。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冬去春来”的巨大变化和“万物新”的眼前世界及美好生活,写出了已故先人与柏柳相伴的凄寞,道出了清明时节故人与后人相诉交流的悲切情景。“故声闻”,指听到了先君在世时说话的声音和谆谆教诲。“年年清明洒泪雨”,点出了时间,写出了自然现象,写出了人们对已故亲友的怀念和祭拜时的悲凄心情及后人与故人之间的深深情谊。“岁岁祭拜育后人”,这句诗道出了祭拜的目的。故人已去,世间万事万物其已不能知晓,我们祭拜故人是为了深切怀念先人的恩德功绩,教育激励后人,包括祭拜者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继承先人遗志,认真、努力 开拓未来的美好生活。品读《清明祭》,勾起了我们无尽的怀念与情思,使我们在思念的泪水之中受到了深深的教育。这首诗以物拟人(柏喻刚强孝义之男,柳喻娇柔孝贤之女),物人相依,情景交融,追忆情深,思义高远,读之又朗朗上口。短短四句诗,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景、目的、意义描写的清清楚楚,实属难得的好诗。
江峰先生的诗作中有不少关于人生处世,交友共事,淡泊名利等方面的内容,我们深有感触,默赞其品。他不求功名富贵,不慕高官达贤,但愿朴实生活。他认真做事,正派为人,不谋私利,品德高尚,难能可贵。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其更显得可亲可敬可赞。
开掘诗歌空间绝不仅仅是一个表达上的方式问题,究其本质是对诗歌创造性这一核心问题的研修和认识的提高问题。只有创造性地进入诗的王国了,原生态的生活物象才开始通灵闪耀。有些诗作者写了很多,发表了很多,但并没有进入诗。有些诗人在诗歌上自我审视、自我挑剔、严格要求,一步一步入诗了,江峰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