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三十六】
我坚信,只要投身于生活的潮头中去,那么,除了责备自己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低能之外,不必担心生活会亏待我。
1984年第5期的《钟山》,又以重要位置、众多篇幅,推出了《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还配了张一弓的《现实性和历史感》的创作谈,编发了《张一弓作品目录》,分《作品集》和《未入集的单篇作品》两大部分,同期还刊登了周键平写的《哲理性·幽默感·乡土味——试谈张一弓小说的语言艺术》的长篇评论文章,《中篇小说选刊》也抢先在《钟山》出版的一个月内,选发了《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并特约张一弓写了《我和我的争吵》,同期刊出。
张一弓写道:“《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是正在处于伟大变革中的农村生活对于一个笨拙的作者的赐予”。“当我把这篇文学作业交给读者朋友的时候,时值盛暑,大汗淋漓,腮帮肿胀,牙疼不止。”从中看出,作家是怎样以顽强拚搏的精神来完成这部作品的?!
从此,中国文坛又多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新的艺术形象——“春妞儿”。
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巧妙的艺术构思
天时、地利、春风、细雨。张一弓是幸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了他的心田,时代的风云点燃了他火一样的激情,人民给了他创作的勇气和力量。长时间的记者和编辑生涯,不仅给张一弓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头脑,清醒的文思敏捷的职业习惯,而且给他接触生活和接近群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他可以奔跳于城乡、村镇之间,活跃于百姓、干部之中,在农村生活的大海洋里观察、思考、体验、摄取,掌握第一手资料,累积丰厚的生活素材。他个人和家庭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变幻与动荡,更使他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一切,构成了张一弓作为一位作家的重要的主观素质。
他不追逐时尚,用流光溢彩的词藻进行表象化的讴歌;他不回避矛盾,把正在变革的农村写成通体透明的天堂。他独辟蹊径,独树一帜;他直面现实,直抒胸臆;他力图以思想家的审慎冷静的思考和敏锐犀利的目光,剥去依附在生活表面的五光十色的外壳,探求生活的内核和底蕴;他力图透过五谷丰登、繁花似锦的生活场景,发现并开掘人们心灵深处的奥秘。他善于选取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题材;善于在比较深广的历史背景下激化矛盾、刻画人物;善于借助于大开大合的史诗结构,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他气度不凡的雄浑、宏阔的“大将风韵”和大家风度。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