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五十一】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10-31
9206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五十一】


  2020年8月15日,我们《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和《文艺界》杂志社联合组织的探访美丽乡村采风活动邀请原平顶山市建设局局长、诗人范海,原平顶山东环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诗人刘玉玺,著名诗人张春伟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郭进拴,《文艺界》《智泉流韵》执行主编郭方向等一行7人,来到了叶县夏李乡油坊头村采风,村党支部书记杨运东热情接待了我们。

  杨运东在油坊头村当了16年村主任,10年村党支部书记,他领我们经熊庄水库,左转右弯,九曲十八拐,探访稻谷泉 源头。

  当我们带着一身长途颠簸的疲惫,头昏目眩,口干舌燥,投入这清秀清幽的稻谷泉怀抱,再惬意不过了。这里青山环抱,绿水掩映,翠竹成林,岸柳成行。放眼望去,远山叠翠,沟壑纵横,奇峰耸立,鬼斧神工,听翠谷鸟语,嗅千葩飘香,看鱼翔浅底,观银泉飞瀑。幽谷清溪,若断若续,流泉飞瀑,如雷如鼓。烟云中的稻谷泉,意境超然,神秘莫测,险峻中蕴含着柔和恬淡之情,古野处透露着清秀质朴之美。

  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为一体,让人充分领略到“山因水美,水因水秀”的真味。深山里森林密布,深潭碧水、溪水长流,生态环境卓绝,空气、水质监测均优于国家一类功能区一级标准,是观光度假避暑胜地。

  因了昨夜一场细雨的淋沥,雾迷神爽,娇滴如荷。山如仙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美不胜收,若隐若现。

  鸟儿颤悠悠的啼声洒下,如含着露水的清亮的阳光,冲破了雾霭的阻拦,欢快的旋律唤醒了整片大地,树木张开了期盼的双眼,露出含情默默的目光。

  稻谷泉的溪流,是那样的秀美。高高的蓝天下,白云片片,溪水潺流,白浪滔滔,柳丝拂岸,草木葳蕤。溪两岸那茂密的林带,碧翠欲滴,绿意盎然,一方方,一片片连在一起,倒映水中,好像镶绣在稻谷泉的碧绿丝带,使稻谷泉的溪流更加灵秀诱人。

  我本来性嗜山水,极爱出游。只有稻谷泉的水,才是我真正领略和体会到了孔老夫子描写的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等九种形象。我是相信“太史公游名山大川,故其文章颇有奇气”这句话的。

  我们路过一潭,只见那清澈幽深的潭水,像一个美人,舒展地横陈着她长长的玉体。她心怀幽深,姿态天然,隐藏在这幽僻处,顾影自怜。那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往远处望,低视潭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潭里,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潭边寒气逼人,涟漪荡漾,潭深莫测,像蕴藏着力量,掩饰着多情。

  这里长长的流水,像镜面一样,也许等着哪位新嫁娘来这里对镜梳妆。沿溪前行,我目不转睛,怡然而视,除了惊叹,说不出一句话来。站在桥头望去,溪里的石头大如巨象,小如卵石。有的垒石成坝,有的自陷为潭,水态因石而异,它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它经石坝自成水帘,急流勇进;有时在矗石四周环行,有时从迭石中穿行,遇到一段比较平坦的石滩,它们滚滚而去。深处见其绿,浅处如白酒一般,飞溅的水沫如白絮银丝。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雷鸣倾盆之声,铮铮淙淙之音,响彻耳鼓之间。再往前行,溪水犹如自天而下,挂着一匹白练,悬流为瀑;有的流入溪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在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彩虹。

  朦朦胧胧之间,我隐约看见青山与绿苔间夹杂着洁白的瀑布,耳边是那清脆的水流声,“哗啦啦”,“哗啦啦”,好像是水精灵在唱歌,我仿佛来到了仙境。我听见了水花唱着欢迎之歌,随着欢快的歌声,我们走到了稻谷泉的源头,顿时响起了一片轰响,像一列火车正在向我飞驰,吓得我赶快往回跑,没想到响声变得更加震耳,列车仿佛载着我直冲那“珍珠的屏”。当我伸手一摸,稻谷泉毫不客气地击打我的手臂。水珠大的如珍珠,晶莹透亮,欢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朦朦水雾。微风一吹,一阵阵透心的凉气迎面扑来,驱走了身上的热汗和疲劳,换来了一身凉爽。

  我在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野花,像花地毯一样的溪边漫步,望着两岸美人发丝一样的垂柳,望着石阶下落英缤纷的山花,心想:不仅搞艺术、做学问要师法自然,就是做人,不是也应该以自然为师吗?常见大海,可使我们心胸宽厚、宽阔、宽容;面对高山,我们希望变得巍峨、挺拔、坚定。观赏梅、兰、竹、菊,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品性;聆听林涛泉声,可以领悟大自然的整体和谐和生命节奏。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无须戒备、防范而变得坦诚、开朗。这些均有利于我们形成旷达、愉悦的心境。故古人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乐天者必长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五十】

下一篇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五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