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原创】 秋登抱玉山
据《直隶汝州全志》记载:抱玉山在马鞍山东,鳌头村北,州西七十五里。 《直隶汝州全志》上还登载有一首州人张申重阳节后登游抱玉山的《登高诗》:
节后登高与尚赊, 郎行抱玉趁余霞。 丹枫未坠三秋叶, 黄菊独开九月花。 此际行吟由自在, 不知送酒又谁家。 扶筇信步归来晚, 帽落非关学孟嘉。 每每吟读这首诗,一种特殊的感情,犹如潮水一般,奔腾不息,激起了我很多很多的联想……因为鳌头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的家就在抱玉山下。
还是在我孩童时期,记得在一个明月皎洁,北斗高悬的夏夜,奶奶指着月光下若隐若现的抱玉山说:从前啊,咱这山里有个年轻人,刚刚死了爹娘,又欠下了很多外债,天天都有人逼债上门。没法子,他就背上一把小镢头,天不明就上北山采药。这一天他登上了北山顶,见南崖那边悬挂着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北坡是浓绿浓绿的松柏林,真是要山有山,要景有景。他就在一座山洞里住了下来。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的镢头不见了,草深林密又不好找,他便爬上一座山头,搭眼四下一扫,看见自己的镢头正在附近的一个险石桩上,旁边站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山姑。“好险哪,滚下来咋办?”他赶紧溜下山来,向险石桩跑去。那石桩,三面临深渊,一面靠高山,山与山相接处,是条丈把长、一脚宽的舍身崖,一般人别说在上面走,连看都不敢看一眼。这青年胆子大,身子又利索,只见他又快又稳地走过这段舍身崖,转身用双手反扣住石柱顶,一个倒翻身,便到了石柱上。那山姑猛然离开石柱,对他甜甜一笑,就向远处飞去了。这青年好生奇怪,仔细一看,原来石柱边的岩缝里长满了人参和灵芝草,他弯腰就拔,拔了一堆便抱着回到山洞,谁知到了山洞一看,人参和灵芝草都变成了光滑圆润的美玉,刚才在崖顶见的那位山姑,也在洞口笑嘻嘻地望着他。原来是仙人指点,让他上那石柱上抱玉哩。后来,人们就在那个山洞里塑了青年抱玉的金身像,烧香祭祀“抱玉真人”,这架山也从此得名叫“抱玉山”了。 听了奶奶讲的故事,我恨不能一夜之间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也到北山去抱回一堆玉来。后来我长大了,上学了,就利用节假日和父亲一块上抱玉山放羊。那次虽然没有抱回玉,却抱回了两个老母羊刚刚生下的雪白雪白的羊娃儿。那些年,老师们还常常领我们到抱玉山下的林场去植树造林。高中毕业后,我还到抱玉山林场当了一年多林业工人。因为我写了一首歌颂抱玉山的小诗,登在了当时县文化馆办的油印小报上,而得到上级重视,才安排我到镇文化站当了一名临时工。 抱玉山上有我儿时的欢乐,有我人生和事业旅途上的足迹。如今的抱玉山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急于想看个究竟。
金秋时节,我回到了已离别十二个年头的抱玉山。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一大早从汝州古城出发,驱车西行约七十多里,便来到了抱玉山口。在碧波荡漾的簸箕潭水库两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柿林,其时正是卸柿子的时候,树上树下站满了人。那远远近近的一棵棵带着红点点的柿树,像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远看,山岭像被罩上了一层红雾;近瞧,一根根柿树枝上挂满了“红宝石”,“宝石”向四周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我站在故乡的柿林中,心潮激荡。故乡的柿林啊,蓊蓊郁郁,秋阳下,每片绿叶都闪耀着力的旋律,每颗金果都流溢着诗的请韵。成熟了,成熟了,柿林中流出的小溪哗哗啦啦地宣布着,像是醉了。是的,小溪醉了,在这香甜的季节里,土地醉了,一条条地垄,一片片田畴都淌着蜜,流着芬芳……柿乡的人也醉了,哼着曲儿收获着幸福。啊,故乡的柿林啊,你装饰着故乡人单调的梦境;故乡人的梦因你而变得甜蜜,因你而有了音乐和色彩。故乡的柿林啊,一见到你,我的心便不能平静,被你浓得化不开的乡情紧紧缠住。我多想在你怀中,变成一棵棵柿树呀,茁壮的成长在旷野里,生长在大山下……
穿过柿林,翻过松青柏翠的珠珠山,我的眼前一亮:十二年前我曾经亲自嫁接、修剪过的苹果园出现在眼前。果园一望无垠,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又红又艳,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黄橙橙的颜色;再往前走,一片山楂林中,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园里,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萄葡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此时此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琥珀和珍珠的世界。 正走着,一阵清脆甜润的歌声飘了过来: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山水多明媚。 花果园,飘芳菲, 池清鱼儿肥。 沃野千里翻金浪, 果香诱人醉。 听这声音好熟啊!近了,见是一个提着大篮子的山乡少女正朝这边走来,“原来是表妹呀!”“呀!拴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还没容我回答,表妹就手脚利索地摘了一大堆苹果、葡萄、山楂让我吃。她笑笑说:“你夏天咋不回来呢,那时候有桃子、杏、梨子,还有西瓜、甜瓜、西红柿,保管叫你吃个够。”她边说边笑,那清脆悦耳的笑声,把整个山谷都逗笑了,逗乐了…… 当我说明来意,表妹领我看了他们的养鸡场、养鱼塘、养猪场、鹿场等等。她还指着抱玉山腰那满坡云儿一样的羊群说:“那是俺的羊群。近几年俺十几户村民承包了果园,每年除上交十几万元,还能净落十来万元哪!”
表妹一边陪我参观,一边介绍他们这几年实行科学管理的有关情况,还再三嘱咐让我给他们写篇报道呢。她说,现在搞企业,需要秀才们宣传宣传,提高知明度,以便和外边加强横向联系,吸引外资,扩大再生产。 当我提出要上抱玉山顶看看时,表妹自告奋勇当向导。她还装了满满一提包苹果,说是到山上渴了吃。 山区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碧空如洗,现在我们刚刚登到半山腰,天竟唿唿啦啦地下起了雨来,不一会儿,我们的衣服便被淋透了。表妹拉我来到一个石屋里避雨,站在石屋门口,只见飘飘洒洒的雨点,落在草叶上,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这不是一首极好的诗歌吗?我这才发现,抱玉山的雨,像玉石一样透明,像抒情诗一样美好。雨中的秋山,由于远近高低、云雾浓淡之别,酷似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稿,不仅层次分明,而且还是湿漉漉的。纵目远望,绿的碧绿,青的淡青,蓝的翠蓝,黄的金黄,灰的银灰,红的火红,浓妆淡抹,各呈风姿。
一阵山风,吹散了满天云雾。雨后的抱玉山,显得更娇更美。我和表妹一口气登上了抱玉山极顶。放眼远眺,大地如洗,南边汝水似带,滔滔东流;焦枝线上,列车奔腾,长龙呼啸;西望伊阙,隐约可见;北面群山,层峦叠嶂。抱玉山下,果林成片,一派丰收景象。啊!抱玉山真的怀抱金玉,果然名不虚传哪!
关羽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大将,他不仅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其“湖汉表神功,扶纲伸浩气”的精神名扬天下,被后代帝王屡加追封,受世人无限崇敬。‘‘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正是关羽高立于万千历史人物之上。千百年来,民间供奉关羽,就是崇敬其“忠.义.仁、勇、信”的精神。特别是明代罗贯中所著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突出塑造了关羽这一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后来又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连播《三国演义》更是童叟皆知。这种精神是炎黄子孙的道德,是中华民族的品格,是做人的规范,是社会的棺模,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滋生出来的文明之果。
武圣关羽陵墓,全国现有三处。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
我的家乡鳌头,也有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关庙。从咿呀学语到初中毕业,是家乡的这片沃土把我养大,是家乡的风把我送入社会。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几岁顽童到两鬓斑白,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几十个春秋,家乡的一草一木不时在我脑海中涌现,令我神往、令我眷恋。我常常以鳌头人而自豪。每当闲暇我都要回到家乡,走一走熟悉的田间小路,闻一闻芳香的泥土,听一听老年人讲过去的故事,尝一尝那绿豆面条的味道,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我家乡的村名也叫关庙村,我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就一直是在关爷庙里读的书。记得我小时候常常脖子疼,母亲带我让一个神婆看了,人家号了脉,说是这孩子和关爷有缘,关爷当年就是被人砍了脖子的,那能不疼吗?你回去把关爷请到家里,逢年过节烧烧香磕磕头就好了。从此,母亲就在家里敬了老关爷,我的脖子果然就不疼了。2005年母亲去世后,我和爱人又到香山寺请了一尊关爷像,开光后敬到了平顶山的家里。小时候我常听老人讲,以前关庙的大殿内塑有巨大的关公神像,既庄重又威严。每当进入作为教室的幽深大殿里,我总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不敢在此逗留,如果不是结伴而入,我从没有独自进去过。大殿外边高耸的房基和平台,曾经是校长高谈阔论、学生激昂演讲、大队文艺宣传队,尽情表演的舞台。
关公的忠义精神似涓涓细流,已经融入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这种精神恰似藤蔓,缠绕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这种精神犹如赛跑的接力棒,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关庙人。是的,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缕缕炊烟,声声鸟啼,每一个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聪慧灵秀的兄弟姐妹,每一道清冽甘醇的山溪,都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乡情难忘,乡音难改。乡情是人类最深厚、最久远的感情。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旅居他乡的征人,有谁不心系故园?故乡是我们的“根”,即使沧海变桑田,但又有谁能忘记曾经养育过我们的黄土地?思乡恋土的文字,可以说是史不绝书,尤其在我们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天之涯,地之角,只要有“龙的传人”的地方,这一根情感之线,总是系着故乡。新时期,禁锢文学界的藩篱被推倒之后,文学园地变得绚丽多彩。文学创作队伍中,一大批作家的崛起尤其令人瞩目。他们凭着敏锐的感觉、细腻的情感谱写着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风格独特。以乡情为题材创作的散文,时有佳作问世。当中的不少散文或继承传统的思乡情结;或诉说故乡的日益更新,带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或记叙身处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那极易牵动的乡愁。这些独具创意的散文,或娓娓叙说,或直抒胸臆,或浓墨重彩,或随意挥洒,故园风情在字里行间跳跃着。乡情作品的繁荣,大概可以从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上找到时代条件以外更为深层的原因,或者可以说是时代提供了一种潜质潜能被开发的契机。中华民族诞生在原始农业社会的摇篮里,从远古时期开始,生命的繁衍和发展便牢牢维系在我们脚踏的土地上。
我深爱那片并不富有却人杰地灵的土地。从鳌头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都有着太多的乡土情结,我也不例外,我在乡土情结缠绕下写就的散文,充满了乡情,乡思,乡土,乡恋情结。
我所了解的关公,是从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所演绎的三国故事。它是千百年来贩夫走卒市井小儿乡村野老水畔浣妇们的三国,与陈寿的《三国志》所记述的三国相去甚远,与历史上真实的本来的事实上的三国相去就更远,因为陈寿的《三国志》中的三国同真实的本来的事实上的三国同样是相去甚远。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就是这么一个长长的故事就这么地给人们一代一代地长长地传着,和讲说着。这就是事实,而且是比给百姓们的三国故事掩去了大可能是多半历史真实面目的事实的本来的三国史实更重要的事实。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的百姓们或曰人民,就是喜欢这样的故事,相信这些事儿都是真的,讲说着这些事儿他们感觉到可信,带劲,解气,畅快,高兴。他们觉得,事儿就该是那样儿的。因为,这个故事的今天的这样子的面貌是在他们的千百年共同的口头讲说编排演绎形成的不稳定的版本的基础上经过罗贯中创作定型而在创作成书后重又给他们在给罗贯中定型和提高了的新版本基础上讲说但却大概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给有点儿复归原版地甚至是重又有点儿流态化地他们化了的!
尽管如此,人们中的不少却总还是想着冲破各种现存文本和多彩传说的迷雾找到至少是走近事情的真相。而事实上,事情也总有真相。三国的历史从公元220年魏文帝时代到公元280年司马晋灭吴,只是六十年。真是很短!即使是将它的萌芽预演铺陈沿展一直到最后的尾声以及尾声之后的余波及其冲荡的消失等全部切进,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甚至是从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就算起,它的全部的时间长度只也不过是八十四年或九十六年。但是,在这不足百年间,却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杀伐预夺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这是一段多么地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群星灿烂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国演义》所写,只是这一时期事实框架中的几根栋梁檩材的不多片木头的段块,这样的一段历史肯定是博杂而又宏大的,那么多的生命的和情感的人演绎生存战争仇恨和爱情。当时的历史事实究竟是如何一番景象,我们今天的人们谁也没有到那段历史时期里去过,我们真是无法知道。我们仅从《三国志》、《后汉书》和《晋书》中看到,《三国演义》中给描写得仁义宽厚能为得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即使在《三国志》中也给描写得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的刘备正史上常露出的却是粗豪地常做着怒杀车胄蔡阳等的事体,《三国演义》中最完美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正史上更是多显《出师表》中的那种凄悲,《三国演义》中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奸雄曹操,即使翻去无数正史枯页,寻得的也全都是他叱咤风云除残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行为,《三国演义》中黯淡至过目即忘的鲁肃,所做,竟全如是诸葛亮一般地思度宏远虽在军阵仍手不释卷初见孙权就提出了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之立国雄策的大谋,那个《三国演义》中气量狭小智谋显逊于诸葛亮的周瑜也完全是性度恢廓谦让服人雅量高致文武筹略万人之英。《三国演义》中虚看实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是昏君的刘禅,那般地阿斗,怎么也还在诸葛亮死后还做了二十九年皇帝?这样的荒唐与实证相悖处,孙权、吕布韦、萧彧、王平以及貂禅,等等等等,都面影模糊地车壁上晃动起来。
如此这般,关羽,手抡一把大刀,一身戎衣高而长地噢嘿一声,朝我们走来。
关羽,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的关羽;关羽,纵水淹庞德七军华容道义释曹操的关羽;关羽,死了也要在玉泉山显圣活捉吕蒙并怒毙其命的关羽!
关羽朝我们走来或曰我正朝着关羽走去。
现在,我重回关庙,生发我的不少关于人生的感想。
车在摇晃,关庙就在前面。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更是民间信仰之忠义仁勇之楷模。人们说起三国,说叨得最多的便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三国演义》中关羽占去了数万言的笔墨,是最精彩的人物之一。然而,正史上却是找不太多他的资料。只《三国志》上有传,也甚是简约。如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终于,车停住了。我进了熟悉的朝南开着的关庙大门。
据记载,现在我们看到的关庙基本上是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2年至1596年立坊建庙清时又经数次重修的规模。关庙的主要建筑按南北中轴线摆布,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庙大殿。舞楼在大门外,广场的南端,与大门正对。烟霭缭绕,如是进了乡下求佛拜神的俗庙。
时至金秋,天高气爽,正是游览名胜、凭吊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最佳季节。
关庙的主殿,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朱色阁楼,蔚为壮观。仰瞻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首,人物花鸟,体态多姿,逼真动人,造形之美,雕工之精,令人惊叹不已。
游子是母亲心头的风筝,感情的线缕,把故乡和关庙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不用叩问历史的门环,不用翻阅发黄的书页,故乡的每寸泥土里,都蕴藏着思念关公的乡情。不久的将来,故乡的文学戏剧工作者,还将把他的音容笑貌,展现在电视屏幕和戏曲舞台上,让人们一睹风彩。
我终于从遥远的历史和海阔天空的思绪中回到了现实,在故乡的关庙漫步,跟前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引人沉思的土地。清悠悠的抱玉河水,像往常一样汩汩地流着,关公还活着,他活在故乡鳌头人民的心里,故乡思念他的深情凝固了,凝固成了一座规模巍然的关庙。庙内一幢幢仿古建筑,飞檐挑角,朱栋曲栏,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精工雕刻的石栏,花砖铺砌的平台,即将重新安放的关公塑像、国内名家的题诗作画,更为关庙增光添彩。一字字,一行行,对先贤的推崇、仰慕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关公永远活在故乡鳌头人的心中!(郭进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壮歌风云路》跋
下一篇武夷山神韵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