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霜降时节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0-23
5464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
       二十四节气,各具风采。春分顾盼生辉的妩媚,小满日渐丰腴的熟韵,大雪庙堂之高的肃穆……甚至惊蛰群虫苏醒的蠢蠢欲动,都能让人望文知义。唯有霜降,需细细品味。它不是霜打万物的败落,而是一种凌寒不凋的冷艳,是秋天轰轰烈烈的谢幕。
       它的风采,须蹑足田间,流连山野,以手、以眼、以鼻、以口、以心感悟。
       记得小时候,一过霜降,柿子树上的红叶在冷风吹拂下,就纷纷飘落,像是红地毯。这时,母亲就催促我到柿子树下搂柿树叶,我拿起母亲递给我的包单和扁担,不一会就搂了两大包袱火红的柿子叶,挑回家,除了冬天喂羊,烤火外,还要积肥壮田。我那时,非常喜欢红柿子叶,干起活来,也特别有精神,常常半天能搂几大包袱。
       出姜,出菜,出红薯。霜降一到,农人们便开始紧张忙碌地出菜,因为经霜的果蔬更醇厚、更抗冻、更耐贮存。要出的菜有姜、白菜、萝卜、红薯,也可能捎带出河边地头随手播撒的芥菜等。刚刚还是碧绿的一片,变魔术般就露出坑坑洼洼的黄土,冒出一堆堆姿态各异的红薯,又青又白的大萝卜,黄澄橙的姜,还有玉雕般的大白菜。
       收获,本该有母亲生产般的甜蜜温馨,却因了这个节气,多少有了些清冷。即便是甘甜的红薯,也不暧昧,手摸上去是冷冷的饱满,给人一种冷艳的诱惑。那顺手薅回去的芥菜,经急脾气主妇的滚水猛炝,再配以快刀细切的白萝卜丝,一盘辛辣碧绿的霜后菜准能引得你大快朵颐。
       青菜青。霜降时分,不是所有的菜都要出。越冬的青菜给大地抹上了一缕顽强的冷色,那是菠菜、蒜苗、芫荽。要想感受他们不惧寒霜的气节,最好选在冷清的早晨或阴冷的白天。蒜苗是最不怕冻的,依然碧绿挺拔。菠菜芫荽,一改往日的招摇,八爪鱼一样贴着地皮。芫荽的小花叶子因经霜而微微泛着褐红。这时,拔一棵芫荽,扑鼻而来的冷香,让你恍然大悟,难怪它还有个昵称叫“香菜”呢。
       菠菜的叶子也多肉般地肥厚起来。此时,配上菠菜,剁点姜末,撒上蒜苗芫荽,再淋上几滴香油,做一碗酸汤面叶,端给在寒风里奔波的亲人,那感觉,每一个味蕾都透着惬意,每一处毛孔都通得发汗,脸颊潮红,头顶冒气,真是舒爽,哪里还会偶感风寒呢?
       此去一冬,我们豫西人的胃,如果不与这碗酸汤面叶来一场缠缠绵绵的恋爱,便是辜负了霜降的苦心。千万别说有反季节菜,这碗面的味道,不在这个季节是激不出来的。所以,再眺望田野,那寒凉如玉的青菜,竟透着几分温情。是清澈见底的水拉开白霜的序幕;是晨曦中的枫叶打扮粉末聚会了白雾的理念、装饰了水中的假山、驱赶着阴霾的旷野杂尘;是秋风清扫了马路的纸屑、塑料袋以及所有风能驱逐的污秽。给宽敞的池塘一块块洁白的亮点,给池边的绿荫蒙上了一层清爽的气息,赐给辛勤的园丁一座水上清贫志趣石山,使成功者的雄心成为金字塔模式永远铭刻清澈的水上!瞥过池塘:也能见到多病缠身的秋露的污秽被秋风打扫得如此干净,收获季节的失败者萦绕脑际的烦琐被云雾吞嗜得彻彻底底。这就是敖菊独放的季节风采展现的一角。
   朝露侵蚀的我拖着沉重的脚步从平顶山又回到了老家鳌头,与昔日的亲朋好友回忆起往日的甘醴、苦涩、漫长的艰苦岁月。真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啊!
  微露晨曦满地霜,枯草黄叶霜花白,清新秋色千里景,枫红菊黄不胜收,
莫叫好景逝匆匆,恰是满山红叶时,秋雨延绵云雾伴,秋殇别恋初冬寒。
  虽已秋寒初冬上,却是四季更替时,风景依然如画盎然,山色水美,尽收眼底,无需粉黛,无需刻意去修饰,天然而成,不需点缀,那么自然,浑然一体,浸染满目,富有油彩画的韵味十足。
  悄然间,从繁忙工作中惊醒,好似南柯一梦,已走进梦的边沿,站在了秋冬交替的十字路口,这秋,这景、这韵味、这秋雨别恋的雨滴,使红叶挂珠,让黄叶凋零,满地黄花,摇曳飘逸,十足的水墨自然画卷,人间画廊,来不及去尽收眼底,涌入自己的镜头,只因四季交替的轮回,哀叹中,离别絮语的惆怅间,刹那,深秋已悄然戛然而止,秋韵浓浓中,层林尽染,遥相呼应中的步步美景,悄然间,已经要落下帷幕,深秋雨中的丝丝寒意,踏过漫山遍野,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穿过行人渐渐包裹得冬衣和脸颊,只留住秋的尾巴,吝啬的想吸吮尽这秋日的丰满,让水瘦山寒,让枯叶遍地,落地黄花片片松软,仅留红叶黄菊为伴,银杏叶的满枝丫,柿子树梢挂的红火、透心凉的甜蜜和临近黄昏的胡杨林的坚韧挺拔,让夕阳余晖染醉这浮尘杂世,还有那秋收的愉悦心头,硕果满仓,初冬咋寒,不尽然,确已感觉到了初冬脚步的慢慢缓缓临近。
  不尽的秋雨,眼看着就要云淡风轻,天高气爽,却就这样绵绵不断,初冬之上,赋予草木有了灵气,秋雨成霜化为露,滋润着,倾诉着,倾诉这离别、不愿割舍的情怀,柔情似水,难舍难分,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惆怅,让人也感觉到了却上心头的触痛,由衷而生起别恋、相思、扯不断的思恋和亲情的不舍不离。
  一把相思泪,见物念亲人。都说深秋初冬别离寒,却盼故人早日还,遥寄嘱托温暖季,牵挂不忘倒也难。枯叶枝头,零星洒落,黄花败叶,随意散落,一叶知秋寒,忽如一夜秋风的扫荡,刹那之间,已经是别样的风景,与秋风瑟瑟中感到了亲人离别和相思的伤感。都说,这秋冬交接的季节,也是思亲遥寄送暖的季节,“寒衣节”,给远在天国的亲人,送去一份温暖的寄托,捎去一份相隔别离的问候,季节变化了,这份对亲人的情感,永远都是真实的。荒野孤坟,野菊围绕,是否还是依然烂漫,从来没有刻意去播种,却每年按时盛开,那是母亲的最爱,让苍天也有了灵气,荒草衰败,稀疏环绕周围新栽两颗松柏是否已经长大,那是儿女的永远的思念和寄托,是心灵、血脉的相应传承,是不能割舍情感的延续。
  站在秋的路口,依偎秋的怀抱,时光里,故事总有讲不完,岁月流逝,老去了容颜,却成熟了心智,当繁华中叶片落尽,生命中脉络才会历历可见,走过属于自己的岁月,一路走来,回首经过的人间沧桑的不易,不愿意在彼此伤害中求得生存,只想做好自己,去适应别人,不求别人多么理解,一切只想平淡,还好有兄弟姊妹们的相互扶携,没有了父母,觉得空寂伤悲了许多,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走的是平淡路,做的是简单事,让繁杂的事变得情趣简单,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滋味,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生活中五味杂陈,不求最好,也不怕多好,就这样,安静、随和、祥和、平淡中走过,有朋友的相伴,亲人幸福的微笑,就这样,美好如初.....
       云淡风轻,又一年,花开花落,又一季,就这样,迎着秋日初冬的暖阳,孕育着冬天滋润,期待着来年春的萌发和生机盎然,那将会又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和丰收的希望归宿。枫叶艳,柿子红。枫叶和柿子是最能代表霜降冷艳的两张名片。只不过,枫叶是无虞温饱的仕女雅士投递给霜降的拜谒帖子。
       不论是红叶题诗的传说,还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抒发的都是这一节气激发的旖旎情怀和遄飞逸兴,是对四季轮回中最后一抹艳影绝尘而去的恋歌。
       柿子,曾是农人们田间地头永久的守望,是挂在枝头的饭碗。它是饥时的粮,渴时的水,待客时的珍馐,是饥寒年代全家裹腹的最后一颗定心丸。嘬一口冰牙的甘甜,就能感受这块土地千百年的风霜雨雪,饥餐渴饮。柿子,这冷冷挂在枝头的一团团红艳,成为家国回望中一盏盏不息的生命之灯。
       霜降,你的冷艳配得起尘世俗人的驻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的秋色,让人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无奈与悲凉。对时节敏感的小虫小兽们,也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它们不愿意凌霜傲雪,跟严寒做什么争斗。它们只想把洞口堵起来,懒懒地睡一觉。一觉醒来,又是和和美美的春天。可是,有一些生物可不这么想。霜降之日,就是大动杀机之时。你要是在霜降这一天,愿意再往树林的深处走走,你就可能看到这样一幅诡异而残酷的场景。《周书》上说:“霜降之日豺祭兽。”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祭祀。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与“豺祭兽”十分类似的',是在霜降这一天,人们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祭奠旗纛之神。纛是用鸟羽或者牛尾装饰的大旗。
  《太白阴经》上说:“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旗纛是军魂,是主帅的象征。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之后,一队一队的士兵,盔甲锃亮,旗帜鲜明,穿街而过,直奔演武厅。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猪整羊,十分的丰盛。祭祀时,主祭人要宣读祝文,祈祷旗神指引军士,勇猛前进,旗开得胜。祝词宣读完毕,行军礼,然后阅兵。阅兵除了能看到变幻莫测的阵势外,还能看到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骑手们往来驰骋,在马背上做出各种令人咋舌的花样。有“双燕绰水”“枯松倒挂”;有“魁星踢斗”“夜叉探海”;有“圮桥进履”“踏梯望月”……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往往就是战前的操练,完了,就直奔战场。仗不能多打,打多了,就是穷兵黩武,会国破家亡。可是不打仗,霜降也要阅兵。《周易》上说:“履霜,坚冰至。”霜既已降,很快就要结冰。要居安思危。阅兵,既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于是,民间又有了这样的风俗——霜降前一天的晚上,人们会在枕头旁边,放几粒剥好的栗子,等到第二天凌晨一响炮响,立即取而食之。据说此时吃了栗子,会变得更加有力。人们用这样一个横戈待旦,又蓄势待发的风俗,凝重地打发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开封菊花甲天下

下一篇藏羌风情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