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塔尼居斯》(Britannicus.1669)。拉辛在这出悲剧中借助于古罗马的历史,刻划了年轻的暴君尼禄的形象。尼禄认为暴虐专横、一意孤行乃是皇位所赋予他的特权。那西斯更是竭力怂恿尼禄,促使他发展了最卑劣的欲念。那西斯奸诈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主宰着宫廷的阿谀奉迎和荒淫腐化的风气。尼禄用毒药毒死了同样有权继承皇位的兄弟布里塔尼居斯。尽管按照拉辛的说法,尼禄得不到布里塔尼居斯所爱的朱妮是促使他下毒手的直接原因,但是这种巧妙安排的爱情心理冲突,并不能掩盖住这出用以谴责专制暴政的悲剧的政治意义。为避免触犯国王,拉辛把皇帝杀害兄弟的暴行写成听信谗言的结果,并在尼禄的师傅庇吕斯身上刻划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廷臣形象,他谆谆劝谏尼禄当一个为民造福的贤明君主。虽然如此,这出悲剧仍然遭到当时宫廷贵族猛烈的攻击。
夏陌2023-01-04
分类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