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为创作主题而获得广泛深切的敬爱的大诗人,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贵族地主家庭。童年在雅罗斯拉夫省格列什涅沃父亲的庄园里度过。这个庄园位于伏尔加河岸边,紧靠着一条从彼得堡通往远东的大道,道上不断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的囚徒经过。地主虐待农奴的种种惨景,伏尔加河纤夫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以及那些献身人民事业的政治犯,都在未来的诗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他十七岁时来到彼得堡,由于违背父亲要他进武备学校的旨意而被断绝一切物质供给,被迫开始过独立的流浪生活,靠给别人抄抄写写或偶尔得到的微薄稿酬度日。亲身经历的冷酷现实及不久同革命民主派领袖别林斯基的认识,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决心要为广大劳动者鸣不平,为他们的辛酸境遇呐喊。他一生写下大量的诗歌,主编过《现代人》和《祖国纪事》这两家当时俄国最进步的杂志。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人民群众的满怀信任和热爱,以及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地主阶级的仇恨。所以,沙皇政府对他十分忌恨。反动当局曾说他是“狂妄的共产主义者”,“拚命地为革命呼号”。他写的作品和他主编的杂志不止一次地受到检查官的刁难,他的活动经常受到警察、密探的监视。但是诗人没有屈服,到死为止,他一直坚持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利益而写作和斗争。
人民的劳动和斗争是涅克拉索夫诗歌创作的中心主题。他的诗是继普希金、莱蒙托夫之后俄国诗歌发展的新阶段。他是一个劳动的歌手,人民群众的每一种劳动都是他抒发灵感和激情的题材。普通的劳动者——农民、铁路工人、石匠、伐木者,都是他的诗中的主人公。他的许多诗篇描写革命志士的生活和斗争,目的是为了唤醒被奴役和被压迫者的反抗。在艺术形式方面,他的诗大胆有选择地引进方言土语,大量采用民歌民谣的韵律和节拍,既通俗易懂又鲜明生动。他的创作不仅以新的题材,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感情丰富、发展了十九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诗歌,而且还在语言风格上使诗更加接近普通人民群众。革命导师列宁十分喜欢涅克拉索夫的诗,无论在被流放还是流亡国外期间,他总是把涅克拉索夫的诗选带在身边,以便经常翻阅。列宁说:“涅克拉素夫……曾经教导俄国社会要透过农奴制地主所谓有教养的乔装打扮的外表,辨别他的强取豪夺的利益,教导人们憎恨诸如此类的虚伪和冷酷无情……”
王怡凡2023-01-04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