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就111岁了(虚岁)。1月11日,周先生庆生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个老人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质量:50岁以前他一手教育一手经济。50岁以后被周恩来钦点参与文字改革,转型成语言文字学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研究、制定者之一。85岁,他离开办公室,蜗居在小书房中,成了一个心怀天下的“启蒙思想家”。90多岁,他说自己“活一天多一天”。百岁之后,他常常自嘲“上帝太忙了,把我忘在这个世界上”。
话虽如此,多得的时间,他却并未虚度。他的《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分别在100岁、104岁、105岁问世。“这几本书表明,周老是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说。正因如此,108岁开始,学者们开始自发地为老先生举办座谈会庆生,希望以此“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马国川介绍,今年的主题是“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因为,周老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国一定要走向现代文明——所有的国家都在同一条道路上竞赛,即使一时走到了弯路上,最后还要走到人类共同的文明道路上。”
“我觉得风暴已经过去,我已经好起来了”
座谈会上,周老的外甥女毛晓园和蒋医生介绍了他的健康状况。毛晓园记得,去年的1月10日,自己开完周老110岁座谈会后,把周老的儿子——周晓平送到了老人家里。“晓平哥十几天前刚刚动过胃部大手术。父子见面非常高兴。当天晚饭后,两人唱起了歌。舅舅先用英文唱了圣约翰大学的校歌,又用法文唱法国的《马赛曲》,唱着唱着他说,‘我不唱了,记不得了,记不得了’。晓平哥就接着唱——这么多年,这是父子第一次一起唱歌。事后,晓平哥把合唱的视频发送到了微信上,亲人朋友们感动得不行不行的。大家被110岁的父亲和80岁的儿子之间的深情融化了。”父子二人共住了五六天,晓平哥回到了自己家,可谁能想到,这竟成了永诀。”
2015年1月22日凌晨,周晓平去世。噩耗来得太突然,谁都不知道怎么对老人讲。毛晓园的大表姐从小与周家父子一同生活,抗战之时,一同逃难。2015年1月26日周晓平追悼会后,家人把大表姐送到了周老身边,让她陪伴老人。“舅舅好像感觉到了什么。1月27日或者28日晚上,他让保姆用轮椅把自己推到大表姐的床前,把她叫醒,‘我想问你,你到北京是什么目的,我们来对对牌……’” 毛晓园回忆,“那天晚上,舅舅讲了很多,讲了晓平哥的一生,讲了自然的规律,这番话给了我们力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