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这个曾经被骂得一无是处的制度,与封建、落后、专制等联系在一起,与八股取士等同而论,曾经是百余年来国人的共识。1905年,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千年古制,一朝废除,有人认为“可喜可贺”,有人认为“可忧可惧”,无论各人观点如何,但都一致认为此事影响深远。一位汉学家就指出,“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必须把它看作是比辛亥革命更加重要的转折点”。 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一百多年了,但目前高考中的不少现象都会让人有意无意地联想到科举。如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狂热追捧、高考移民与科举制下“冒贯寄应”的相似,等等。 前年,在科举制度废除一个世纪的日子里,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各种各样的纪念、反思文章纷纷出笼,指责和抨击的声音仍然强劲,但持有温情和敬意的话语也在响起,余音袅袅,直到现在,并将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争论继续下去。
高考和科举都需要平反 “高考与科举有着血脉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提出,现在很多人提到科举和高考就带有负面感情色彩。其实,科举制被妖魔化了,需要平反。高考也有这种倾向。 著名国学研究专家雷铎则表示,如果用今年的眼光反观恢复高考,它是改变中国现在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新中国于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此后的几年一直存在争议,有人提出应当学习苏联实行单考,但在咨询教育界人士的意见后还是维持了统一高考,因为这种模式最符合中国实际,是考试制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种历史选择其实就隐含着科举制遥远的启示”,刘海峰说,历经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已经使中国人形成一种传统文化基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孙中山,他没有经历科举,而且科举就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衰落废止的。但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在各种场合一再称赞中国古代考试的公平性,强调考试在政府选任官员中的重要性,这种观点直接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就是科举制的复活。 “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雷铎认为,“没有恢复高考的话,让大学恢复秩序,进行正常的高等教育,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承就会产生断裂,晚一年,断裂的程度就会加强很多”。
二者目的有本质区别 高考是现代科举,科举是现代高考。这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其实也并不一定严谨。虽然两者存在血脉联系,而且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考试目的上有本质区别。 刘海峰介绍,科举首先是一种文官考试(武举除外),目的是选拨从政人才,即考选政府官员,获得入仕资格。因此科举既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又是一种人事考试制度。高考则是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考试成功者只获取高校入学资格而无其他政治待遇。现代社会成才途径比古代宽广许多,因此高考只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好选择而非唯一选择。 但是,现在不少人将高考作为指挥棒,致使中小学教育出现很多不良现状,雷铎深感切肤之痛,“我们的孩子现在不是为了学问、成才而考试,而是为被录取而考试。片面应试的消极影响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标与理想。现在社会批评高考的很多弊病其实根子并不在高考本身,强行让它退出历史舞台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多祸害。
考试可防止最坏的情况 历史上关于科举存废的争论也一直伴随着科举制的成长和发展,共有六次,但是每次争论的结果还是科举获胜。。 反观历史,雷铎认为,中国是最早在文明这个土地上萌发了教育由初等到中等高等的阶梯层教育的国家之一。科考和高考都对中国人才的发现起到了一个最直接的作用。从历史上看,中国只能搞改良不能搞革命,一革命就大出血,因此改革高考可以采取几个步骤:釜底抽薪、偷梁换柱,一点一点的改,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明智和可行的办法。 关于科举最严重的一次争论发生在北宋时期,甚至曾采用直接从学校取士代替科举的办法,结果出现免试入学者多为当官子弟的现象。文革废除高考后也出现了“走后门”成风的情况。古往今来的实践一再证明,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实际上却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 对 比
相同点: □考试形式都是国家举办的选拔性竞争考试,以成绩取人。自宋代开始,科举出现“南北卷”制度,清代实行按省取士,高考也实行各省市分别划定录取分数线与人数。科举时代的“冒籍”现象,与现在的“高考移民”,均源于各地教育水平和考试录取制度的差异。 □严密的考试程序宋、明、清时代,科举考务严密,推出了“棘围”、“搜身”、“销院”、“封弥”、“誊录”等制度。现代高考试题的命题、印刷、发送等过程都严格依据国家保密法进行。高考的命题专家组封闭命题、试卷糊名密封等制度,与科举一脉相承。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针对高考试题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并将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当成应试教育的标准,尤其是高考作文的命题。高考作文对“切题”的要求,与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的“破题”、“承题”两股颇为相似。科举发展到明清晚期,以八股取士,考生所论内容不许越雷池一步,严重扼杀考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不同点: □目的不同:科举是为了选拔政府官员,高考是大学入学考试。 □地位不同:高考指挥的是中小学教育,对高校只起影响作用,科举制约的是当时所有学校,对政治文化具有重大影响。 □考试内容不同:高考根据文理分科,除考公共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外,分别考历史、政治、地理与生物、物理、化学科目。科举在隋、唐、宋根据明经和进士两科,分别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元代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但规定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则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此举成为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只有到了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务策问。
■单元测验
论述题 曾经存在千年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维系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科举制废除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站在高考改革的十字路口。回望历史,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科举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血脉联系?科举制的兴衰史又能给今天的高考改革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孙晓素 林硕,来源:未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