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观音菩萨源于香山寺?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2-19
44793
  东边一座山,西边一座山,中间的一座便是香山了。

  宝丰香山寺就端端正正地居于香山之巅。

  雪后,漫山莹白,只几许枯木寒立于崖壁。平素时,这枯木上或许该有几只黑鸦的,鸦在枯木上孤立如大大的写意,但如今,它们被雪“请”走了。

  静,直透心肺的静——声音也被请走了。

  分明有尘世的喧嚣,分明有市声人语鸟啭,分明有机器的轰鸣喇叭的聒噪,但到达香山之巅的香山寺,仿佛一个重拳狠狠地打在了棉絮上——静把一切声音都分解了。

  把今时事尽放弃,向枯木堂中冷坐去。

  臣主相忘古殿寒,万年槐树雪漫漫。

  黄叶飘飘满庭际,一声砧杵落谁家。

  这雪天的静,把个佛家的禅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1800年前,正是在这座山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修成正果;也是在这座山上的这座寺里,枯木法成禅师修成颇具影响的“枯木禅”。

  或许因了这浓浓的禅意,自东汉以降的1800年间,达官贵人频频光顾,文人墨客屡屡入诗,更有那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惹得寺院盛况空前。

  “道成于香山,灵显于南海,至今香山有碑,普陀有寺”,历史典籍也为香山寺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但由于战乱、匪患等原因,自上个世纪开始时,香山寺走进了自己的百年孤独时代。

  那么如今,经历了盛况和百年孤独的香山寺又怎样呢?

  千手观音菩萨在此证道

  香山寺是突兀出现在我面前的。

  按资料所载,出宝丰县城东行15公里便是香山寺,但因为大雪过后,路面冻了化、化了冻,快到香山寺时,车已基本难行,只好下车步行。

  推开车门那一刻,一座山突兀在我眼前,更让我感到突兀的,是山上的建筑,茫茫雪野,罕有人迹,只有那组建筑伟岸地矗立,不无夸张而又让人感到豪迈地戳向天空。

  “这就是香山寺!”

  一旁,陪我前往的宝丰县民族宗教局何艳冰女士介绍说。

  立定,仔细地审视,还是感到突兀,那建筑就是夸张。它几乎占据了整个山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香山寺不是建在它东西两边的大小龙山上!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在这里修成正果!

  唯荒僻能体会淡泊,唯远隔尘世方悟得禅静。

  这个位于闹店镇大张庄村南香山之巅的香山寺,历称香山大普门禅寺,元延祐年间曾称香山十方大警门禅寺。

  明嘉靖《河南通志》卷六《山川》云:“香山,在宝丰县东南二十里,旧名火珠山,上有二峰,东曰大龙山,西曰小龙山,相传大悲观音证道之所,唐时寺塔并存。”明万历《汝州志》卷一《寺观》云:“香山寺,在(宝丰)县东南二十五里父城大龙山小龙山之中,上有玉峰塔。世传大悲菩萨乃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

  据传寺内所供奉的三皇姑为妙庄严王之三女妙善。初在县城东部白雀庵出家,继在香山寺修成正果,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亦称千手千眼佛。浙江普陀山有普陀寺,为观世音菩萨显灵圣地。

  佛教最早正式从印度传到中国,缘于东汉明帝刘庄。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于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梦见的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去西域访求佛道。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等于大月氏国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汉明帝特为二沙门建立精舍居住,称白马寺。

  但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祖庭”的寺院,虽经“焚经”一战,争得了自己的地位,佛教并未被中国老百姓很快接受。

  只是在中国化以后,佛教才更多地在下层百姓中流行,观音菩萨该是佛教中国化的形式之一。

  关于观音菩萨身世问题,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唐义常的《香山大悲菩萨传》,记述道宣律师与天神关于妙善证果香山的对话。对妙善证道香山成观音菩萨一事,南宋祖琇所撰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也有详细记载。书中云:唐代著名高僧、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律师,持戒严详,道行高超,声震五天,受天人供养。有一天,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士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王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妙善始孕,夫人梦吞月,及诞之夕,大地震动,异香天华,遍及内外,国人骇异。既生不浴而鲜洁,梵相端严,五色云覆其身,国人曰:圣人出世之征也……而后得令香山,妙善居之,木食涧饮……证道为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最初来到人世间,就是以妙庄严王三公主妙善的身份出现的。

  《汝州志》也记载说:在春秋时代,有一位楚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公主名曰妙善。楚庄王有病,有神医说要用亲人的手和眼合药,病方能愈。妙善便自己割手剜眼,调药给父王服用,病果痊愈。后来妙善在香山得道,现千手千眼庄严宝相。

  至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于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撰写了一本《观世音菩萨传略》。管道升讲的妙善证道香山事迹,是一个典型的宣传佛教教化的故事。

  那么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是如何来的呢?

  传说观音菩萨原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曾在白雀庵为尼,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本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三皇姑果然又生出许多只手和眼来,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就这样,观音菩萨成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客观而言,中国民间的这种观音信仰,实在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善神、福神,但她总是以宽厚的慈爱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求。就这样,她被民众信赖了,接受了,她也就大众化了。

  渐渐地,她“走出”了宝丰香山寺。

  为美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们还为观音菩萨创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观音和韦驮的爱情故事。

  民间相传,韦驮原为鲁班弟子,家住峨眉山下,生活相当贫寒,他看到百姓横渡嘉陵江,常因江宽水急而丧命,决心凭自己的手艺挣钱为民造桥,恰在此时,观音菩萨云游峨眉,飞于嘉陵江畔。见江水湍急,百姓无法过江而怨叹,慈悲心顿生,便与老艄公相商,化缘造桥。于是嘉陵江畔四乡八里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示:农历三月十三,在江心站有一位少女,谁能用银锭击中她即可娶其为妻,三月十三一早,四乡八里的显赫贵官、公子哥儿云集江边,只见渡船横于江心,站立一美貌艳丽的少女,光彩动人,使得花花公子迫不及待举银而投,奇怪的是,银锭皆落船中,却始终未着少女之身。这时,韦驮自外乡做工回来,路过江边,见船上所立少女秋波含笑婀娜多姿,不觉爱心顿生,可手中仅有数月积蓄而得的一两银子,欲扔却又舍不得。这时,旁边一位长者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你只要真心,我保证你投中她。”韦驮半信半疑地随长者手势举银扔去,银子不偏不倚正中少女胸怀。观音菩萨大惊,仔细一看,见是仙人吕洞宾在捣鬼,真是哭笑不得。但有言在先,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可赖账,便将一船银子送给老艄公造桥,并现菩萨身向韦驮说明自己的真相。韦驮知晓观音菩萨化缘造桥的心意后,对她更是爱慕不已,定要跟观音菩萨结百年之好。观音菩萨见韦驮确是真心,又念自己已得正果不可轻动凡心,便将韦驮带回普陀山,使其成为自己的护法神。所以,无论在普陀山还是在其他主供观音菩萨的佛寺里,都有韦驮的塑像,人们说这是“对面夫妻”。

  观音菩萨为何选择香山成正果?

  平顶山宝丰香山寺,既为汉化佛教大悲观音菩萨肉身显身、证道之地,在我国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中国如此地大物博,为何佛教将这里作为菩萨显身之地呢?

  实际上,宝丰的这个香山原先不叫香山,它叫“火珠山”。

  “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是观音菩萨得道之地,所以成为佛教圣地之一。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来到中国。

  香山在我国最早称父城香山。父城建于春秋时期,原名城父,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30年后,楚昭王救陈,崩逝于城父。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改城父为父城,置县,属颍川郡。

  父城西南4公里有山名火珠山,火珠山西有小龙山,首东尾西,尾低首高;东有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

  东汉灵帝时大量西域僧人在父城传教时,看到火珠山与天竺香山极其相似,遂改火珠山为香山,并在山上建寺,名香山菩萨寺,又名香山寺。元好问在《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中亦称:“该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元好问在金、元之际游香山寺时如此记述,当有所依。这样,东土中国的父城与西土天竺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火珠山与天竺香山地理形势的极其相似,也成为西域僧人选择火珠山(即此后的香山)建立佛教寺院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事过香山寺研究20年的平顶山市任学先生认为,东汉时期所建立的任何一座寺院,都脱离不了佛教传播这个特定环境,香山寺也不例外。他认为,把香山寺还原到东汉这个特定环境中,离不了这样几个建寺条件:一是处于佛教传播区域中心,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包括印度在内的西域僧侣大量来到中国内地,除在洛阳译介佛教经典,还直接到城乡传教。西域僧人活动的规律,一般是先到洛阳,而后分头到各地传教。他们活动的范围着重在洛阳以东以南,然后再向外辐射,因而形成了当时中国内地两大传播区:一个是由洛阳、颍川、南阳三地形成的佛教传播区;另一个是由彭城、丹阳、广陵等地形成的佛教传播区。在两大佛教传播区域中,由于洛阳为都城,西域僧侣人数众多,向附近的颍川、南阳传播更易,故洛阳、颍川、南阳这个区域佛教传播活动更兴盛。香山寺所在的父城县(县治在今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属颍川郡。父城位于颍川郡的西部,正处于洛阳、颍川的接合地带,是颍川通往南阳的交通要道,更是洛阳到南阳的必经之路。南阳作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其子孙每年都要回南阳祭祖,公私往来频繁,父城是皇室成员来往洛阳、南阳两地的交通要道。西域僧侣向洛阳以外的地方传教,必然沿着这条交通要道进行。父城为洛阳的近畿之地,属中心地带,因此也就成了西域僧侣传播佛教的重点地区。

  另外,西域僧侣大量来华传教,其信徒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也成为香山寺建寺的有利条件。作为当时佛教传播区域中心的父城,当时存在着一个人数众多的佛教信徒及居士群体,为建立香山寺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十年开拓创业路

下一篇史海沉浮典蕴余香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