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春妞儿”三部曲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3-12-22
46291

引子


       羊年春节前夕,汝州市寄料镇卫生院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汝州市寄料镇卫生院新址落成典礼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卫生支农医院挂牌仪式”正在这里隆重举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写过轰动全国的获奖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的著名作家张一弓、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顶山市委主委王月林也专程前来祝贺,他们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为开业剪彩。

       这个卫生院的院长雷俊情就是张一弓小说中“春妞儿”的人物原型。她开过车、办过焦化厂、洗煤厂、打过煤窑、承包绿化过荒山,曾被省妇联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河南省非公有制优秀女厂长”。她先后拿出数十万元救助困难户、失学儿童等,2002年7月又被评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金杯主人公奖。

       2000年10月16日,雷俊情被汝州市卫生局任命为寄料镇卫生院院长,寄料镇党委任命她为卫生院党支部书记。

       雷俊情是个干大事业的人!她决定投资200万元,占地16亩,建设新院址。她把自己多年的全部积蓄部拿了出来,还把住宅作抵押贷款建医院。

       在工程全面展开的节骨眼上,又传来了她丈夫突患脑溢血。送医院抢救的消息。她的丈夫刚刚从死亡线上被抢救过来,工地上又资金告急!雷俊情只好叫来亲友在医院护理丈夫,自己好话说尽,笑脸陪尽,为了资金,她四处求援,一家家地求,软磨硬泡,还顾得讲什么自尊?

       雷俊情正是靠着胆略、才干和品格,才创造出了“拚搏奉献,科学实干,分秒必争,不畏艰难”的“寄料卫生院精神”,塑造了他们的“医魂”!

       著名作家张一弓在新院址落成典礼大会上动情地说:“当年我在这里采访了七位女司机,雷俊情干得最好,给我的创作灵感也最多!我今天特意从早上五点就出发专程赶来祝贺……”

       雷俊情在讲话中说:“寄料卫生院能有今天,靠谁?靠的是全院职工的努力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在场的干部、职工听得鼻子发酸心中发烫。他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雷俊情为了这个医院,可是操碎了心,她前几天因疲劳过度,险些被迎面飞驶而来的汽车撞翻在地;她几年来没有在卫生院的财务上报销过一分钱的电话费和汽油费,她的红旗车已为卫生院跑了十几万公里。她的丈夫此刻还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现场沉默了,官之情民之心交融汇流如滔滔汝河,它喷发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上  部

       公元1997年5月20日,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这一天对于汝州市文学界乃至勤劳勇敢的90万汝州人民来说,却又是个不平常的日子,一个值得纪念和大书特写的日子。

       这一天,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雷俊情文学奖”颁奖大会,同时在汝州市宾馆三楼会议室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选刊》杂志社、河南省作家协会等发来了近百封热情洋溢的贺电;汝州籍著名文艺理论家、编辑家、当年首发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责任编辑、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黎辛老先生也专程从祖国的首都北京赶回家乡祝贺。

       上午11点多,主持人宣布“雷俊情文学奖”颁奖大会正式开始。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39岁的青年女子出现在了麦克风前。她端庄大方,满面春风,穿着老板裤、老板鞋,高雅漂亮,彬彬有礼。她机智、灵敏、沉着、冷静。她那满怀激情的讲话立刻传遍了会场上空……这位历尽种种困厄、磨难、颠踬、冷眼,在创业路上辛勤拼搏了19个春秋,以其血、泪与汗的交融,创造出人间奇迹的女强人,用她七彩的梦幻、七彩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七彩人生路。难怪著名作家张一弓采访她后,一连苦战七天七夜,一气呵成了中篇力作《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首发大型文学期刊《钟山》1984年第5期,又被《中篇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选载,一举夺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创作成果奖。从此,“春妞儿”成了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而这个“春妞儿”的人物原型,就是“雷俊情文学奖”的设立者——汝州市寄料镇观上二矿矿长雷俊情女士。

       1958年2月,雷俊情出生在临汝县寄料公社雷湾大队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勤奋好学,自强自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高中毕业后,曾到寄料卫生院当过医生,后到寄料西干渠干过工地卫生员、现金出纳等,工程竣工后,又考上了临汝县卫校,学了2年医生。

       1978年,雷俊情顶着世俗偏见,开始四处拜师学习驾驶技术。由于她拜的老师是个男的,一些人就对她讽刺、挖苦、嘲笑,更有个别爱生是非的人,在背地骂她“不是正经女人!”甚至编顺口溜污辱她,说什么:“徒弟,徒弟,一头拱到师傅怀里。”“要得会,和师傅睡……



       雷俊情是英雄,迎着是非走向前!

       她不信邪,回绝了亲朋好友的苦苦劝告,于1978年底考取了驾驶证,于1979年求亲靠友,借了18家的债,购买了一台南京134型载重汽车。从此,伴随着欢快的机器声,她紧握方向盘,英姿飒爽,穿山越岭,拉煤送炭,跑湖北、奔安徽,驰骋在千里运输线上,成为豫西第一位山村女司机。夏天,她一身煤,一身炭,一身泥,一身水,像个“假小子”;冬天,她的手冻得又红又肿,寒风一吹,裂开了一道又一道的血口子,疼痛钻心……有几次她的车差一点翻到安沟水库里,多亏她的命大,才躲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雷俊情的影响和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寄料乡的女司机很快发展到20人,最大的28岁,最小的才16岁。在这群姑娘的心目中,雷俊情既是尊敬的大姐姐,也是良师。说起这些事,泰山庙村的夏萍姑娘体会最深。

        1982年仲秋的一天下午,雷俊情出车回来还没顾上洗脸。夏萍就闯了进来。她叫了一声:“情姐!”就一头扑到俊情怀里放大悲声哭了起来。原来,她家最近也买了一台汽车,夏萍刚刚学会开车,碰到很多难题:跑近途,活找不到;出远门,又怕机器发生故障;和男同志一块出车,怕惹闲话、招是非。今天上午,她独自一人进山拉木材,汽车急拐弯时,差点翻到万丈悬崖下深不可测的大水库中。吓得心惊肉跳的她刚从山上下来,一群山民看大闺女开车,感到稀奇,就乱哄哄上前挥手。有几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还当着她的面拉下裤子边撒尿边说些不堪入耳的骂人话……听了夏萍的诉说,俊情开导她说:“萍!咱女孩家开汽车,也是响应党的号召,靠双手勤劳致富,走的是正道。咱们要自强自爱,开好车,争口气!”打这以后,俊情和夏萍像亲姐妹一样互帮互爱。往湖北送焦炭,一趟干把里,俊情总是走在前头开路,相隔距离远了,她就停下车等候。夏萍的车出了毛病,俊情就手把手地帮她修理。在雷俊情的帮助下,夏萍冲破了道道难关,全面掌握了驾驶、修理技术,领取了正式驾驶执照。

       在临汝县临汝镇文化站主办的《乡音》报1985年2月第1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张汇款单》的报道:

       最近,本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张面额为100元的汇款单,此款是寄料乡观上村女汽车司机雷俊情同志汇来的。雷俊情同志是我县最早的女司机。几年来,她勤劳致富,模范事迹上了省报和电视、电台,现在是县政协委员、洛阳地区女改革能手。去年4月,本报记者陪著名作家张一弓、叶文玲前去访问,受到她的热情接待。当她听说本报创刊的消息后,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好事,对乡亲们致富也大有帮助。因此,她十分关注小报的命运,汇来100元钱以表心愿。

       雷俊情同志这中宽阔的胸怀,长远的目光,表现了新一代农民新的精神风貌。

       在同一期《乡音》报发表的题为《作家笔下的新时期临汝农民形象》一文中也有这样一段文字:

       张一弓以寄料女司机雷俊情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叶文玲也以雷俊情为模特儿写出了8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湍溪夜话》。这些以临汝人为原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厚的历史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当代农民生活和精神面貌之一斑。

       然而,雷俊情是个干大事业的人。她不满足已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她在寻找新的突破点、腾飞点。

       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论证,打定主意:上一座焦化厂!

       她经过多方筹资,费尽千辛万苦,沐着夏日的雨,披着冬日的雪,挟着荒岭的风,踏着汝河的浪,像山石一样坚实。冬季,寒风呼啸;夏季,阴雨连绵,泥泞坎坷的道路和断裂的路基,常常使她与外界隔绝。这些都没有使她后退半步。她的巧手上,厚厚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在那里孕育着她不可言说的美妙梦境……1988年10月1日,雷俊情、苏海潮共同创办的佳业焦化厂出了第一炉焦,热汗和希望同时载入了史册,汝河记下了这历史的一瞬间。

       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

       青烟飞舞,金蛇窜动,火球翻滚。本是星星之火,刹时烈焰腾空,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通天彻地通红通红……

       伏牛山上那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你的激情你的呼唤终于在历史的今天得到了雷俊情的回应!

       出焦了!

       出焦了!

       随着推焦车的启动,焦炉内烈焰腾腾,火龙般的红焦泻入熄焦车,红火焰如蛇狂舞,映红了半边天。工地上成了欢乐的海洋!锣鼓在响,震得那红彤彤的火焰微摇轻晃;管乐在响,高昂的音调吹得人人眉梢飞扬;掌声在响,如同狂风卷起了阵阵海浪……雷俊情们用鲜血和汗水凝聚的丰硕成果,正在向汝州人民奉献着……从此,在大江南北的高炉里和奔向四化的列车上,都有雷俊情们输送的能源、馈赠的火种。地才是真正的“火神”,她才是中国当代的普罗米修斯。

       满厂烈焰!

       满厂战鼓!

       满厂豪情!

       满厂凯歌!

       那燃烧的红火焰,引动着雷俊情们为昨天的劳动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谁看了那彤彤的火焰,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一挺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全中国都在谈论着一个伟大的话题,全世界都在注目着一个惊人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中国!

       始于1978年的改革浪潮,在历经13年潮起潮落之后,又一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激浪拍天,“卷起千堆雪。”

       堆积如山的问题,重重叠叠的矛盾,决定了这第二次改革浪潮将是一场攻坚战!

       我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历史只留给我们一条出路——改革!

       我们只有破釜沉舟!

       我们只有背水一战!

       国家兴亡,民族沉浮,在此一举!

       等待我们的是一场民族命运的大决战!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雷俊情抓住机遇,倾起多年积蓄的十几万元,又借了15家的外债,于1992年9月破土动工。又兴建了一座年产10万吨的小型洗煤厂。

       1992年10月1日,洗煤厂正式建成投产。

       但是,自古以来,忠臣没有好下场。在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世风下,雷俊情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强人、改革家,也为此流下过伤心的泪……

       正当她为了洗煤厂,为了事业,没明没夜,不要命地跑啊跑,忙啊忙,一心一意为企业的生死存亡奔走呼号的关键时刻,正当她以改革家的气魄,搅活了一潭死水,使企业效益直线上升,为工厂挣来大把大把的票子的时候,有人却“贴上两毛钱,查她整一年”。雷俊情中了暗箭,被整得身心交瘁;那些整惯了人、尝到了整人甜头的人,总是窥伺着,找机会下手。起起来真叫人寒心。

       她的工厂被封,机器、设备被扣,工人被打走得一个不剩;雷俊情也被呼啸而来的警车押走。第一审判决:雷俊情败诉!

        “说吧!到底是股份制?还是私有制?”

        “讲吧!经济上有哪些不清?”

        “你是不是把股份制、集体企业,变成了你个人的私有企业?”

        “说吧,有人说你偷税、漏税,捞了不少好处?”

        “讲吧,有什么不实之处?”……

       大有兴师问罪之势!贡献没有了,成绩不讲了,是红,是黑,先查查再说!

       雷俊情脸色铁青,面对审讯官,像尊铁塑像。

       她心中有数,她不讲话。

       她心中无鬼,心情坦然!

       有人怕雷俊情被压趴下了,悄悄从门缝里往里看。

       当然,社会上风声更大:“雷俊情犯法了,被抓起来了,洗煤厂完蛋了!”

       她虽然处在台风中心,面对狂风恶浪,却面不改色,心不发喘。她不认输,毅然找律师,连夜写了诉状,向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要个说法。

       那些日子,她为了打赢这场官司,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出去坐车,专找亲朋好友的车坐,为了省下块儿八角的路费;有时几天舍不得吃一顿热饭,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到法院门口掏3毛钱喝一碗浆面条;晚上串房檐,这里凑合一夜,那里凑合一夜;她含泪咽进肚,暗自隐在心。真是忍辱含悲心欲碎,满腹苦水倾与谁?抬头欲向皇天哭,寒风洒落千滴泪!

       洗煤厂啊,洗煤厂,你是俊情姑娘用血和泪、用生命换来的啊!

       为了你,她的丈夫到山西拉设备,差一点掉到黄河里,一去不复返;为了你,她那80岁的老母领着可怜的孩子,在屋里煤气中毒,硬爬到雪地里呼唤救命,才被抢救过来,当俊情回到家里,孩子抱住她的腿哭得死去活来……为了这个厂,架电杆时,锋利的玉米茬把她扎得顺脚流血……

       为了打这场官司,她家里吃没吃的,花没花的,烧没烧的。她那八旬老母领着孩子到后山拾柴禾,差点从山上摔下来。她说,那个树疙瘩看着令人寒习,她去年才把它扔了。有一次,她到平顶山打官司,孩子饿急了,就上到院里的桃树上摘毛桃吃,结果从树上摔下来,被摔成骨折,住了多天的医院。后来,她就带着孩子打官司,开庭那天,孩子发高烧,药又放在一家小店里,她哭喊着把门打开,给孩子喂喂药,又用热毛巾溻溻,才救活了孩子的性命。

       她的律师听了她的哭诉,也受了感动,不但不收分文,还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让她当路费去打赢这场官司!关键时刻,她想起了那位当年曾采访过她,并写了全国获奖小说《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的著名作家张一弓先生。她到郑州找他,又听说张一弓在西峡县开笔会。她又连夜赶到西峡县,字字血、声声泪地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张一弓被震怒了,“唰唰唰”,立即给当时的平顶山市市长王全书写了封信,呼吁他马上查处此案,为他的“春妞儿”伸冤作主。可屋漏偏逢连阴雨,当她赶回平顶山,王全书已奉命调回了省城。

       正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

       女人不是天上那轮月,

       女人不是瓶里那束花,

       女人不是笼中那只鸟,

       女人不是墙头挂的画。

       女人不当勒嚼子马。

       女人不当井底的蛙。

       女人不当锈死的那把锁,

       女人不当早熟的瓜,

       女人家创业实在是难,

       十个关口九道闸,

       快给姑娘一把火,

       烧旺了胆子走天涯。

       天无绝人之路!

       雷俊情经过一年多的奔波,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

       天气回转,阳气回升。

       经过审计,洗煤厂的账面上还多出了50多万元。

       其中有十几万元是雷俊情自己投进去的血汗钱。

       有人劝她收回这笔资金,可雷俊情却说:“我虽是女流之辈,可看中的不是那笔钱,我争的是一口气!钱是身外之物,只要能证明真理在我手里就行了!”那些所谓“男子汉”、“大丈夫”之流,听了这话不耳热?不心跳?

       就这样,雷俊情一分钱没要,交出了洗煤厂。因为她又瞄准了一个新的目标!

       1994年6月,雷俊情又交出了6000元,承包了观上村一个废弃的旧煤矿。

       人们都在议论:“别人把煤挖完了,又转给她,这下非砸锅不可!看她小女子咋收场吧!”

       也有人说:“这闺女真胆大,刚当了被告,又来逞能,也不知到底图个啥?”

       可雷俊情有主见。她通过查图纸,认定原矿主只是把一层煤采了,里边还有第二、三层煤没有动着。

       于是,她托亲朋好友到南阳贷了一部分款,又四处求借,也有信任她的朋友把设备、电料先让她用,讲好出煤再还款。那真是千方万计想办法,不惜跑干山万水,说干言万语,受干辛万苦,承担干难万险,不怕跑断腿,不怕饿断肠,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前后总投资12万元,才终于打出了煤。那些日子,她同工人一道下井、钻窝头、进巷道、架花钉、推矿车,有时就一天24小时在窑下不出来。有一次她和井下工人一块从井下上来,换上女儿装后,工人们竟找不着她了。她把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在郑州航院企业管理函授大专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去,使企业得以长足发展,越办越红火。

       这些年来,她共上交矿产资源税、国税、地税达150万元,每年创产值200万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达10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姐”。可她致富不忘众乡邻、致富不忘公益事业,先后为镇敬老院、困难户、市文联、市妇联等捐款13万元,1997年又拿出6000元设立了“雷俊情文学奖”,共有46人获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雨雪搏激流。

       历心苦难痴心不改。

       雄心壮志不言愁。

       钢骨铁筋热血铸就。

       改革之年显身手。

       为了祖国的微笑,

       为了大地的丰收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这首歌,正是雷俊情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而她自己不也正像煤炭一样,具有珍贵的品格——岩石般的坚强,火焰般的热情,忘我地燃烧了自己,无私地奉献着光和热吗?在汝州,在寄料,在煤海,在雷俊情身上,我们强烈感受到的,不正是这种燃烧着的煤炭精神吗?

       如今,改革大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雷俊情矿长历经磨难,她的事业正方兴未艾。开卷,既是匠心独运,启人思悟;续篇,定会别开生面,动人心魄!

       我期待着她的续篇!

       我期待着她的明天!

中  部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里,我站在十字路口候车,一辆豪华的“红旗”轿车在我面前停下,车窗摇开处,探出一张既熟悉又近乎陌生的脸,仔细瞅才看出她是雷俊情,她依然年轻,“春妞儿”成了“春不老。”

       20年过去了。早已成为名人的雷俊情办洗煤厂、打煤窑、承包荒山,树立了一位新时代女私营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汝州市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1996年,她被汝州市妇联、平顶山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97年被汝州市文联、汝州市作协聘为“作家协会顾问”;1999年3月,雷俊情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同时又被评为“河南省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女厂长”,1999年冬,雷俊情承包荒山,绿化荒山的事迹,汝州电视台曾作过专题报道,《春妞儿三部曲》被评为河南省1999年度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雷俊情是女名人,授之无过,雷俊情是“女能人”,当之无愧!

        2000年10月,雷俊情又走马上任汝州市寄料镇卫生院院长,三年多来,她又探索和拼搏在“杏林深处”的事迹,恐怕还鲜为人知。1976年,雷俊情高中毕业后,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可她,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毅然到卫生院自费学医。但回到农村,连个赤脚医生也没有当上的她,竟鬼使神差迷恋上了开车,更没想到的
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她竟然圆了她的“白衣天使”梦……

       这天清晨,当桔红色的朝霞洒满寄料街头时,我随着雷俊情的车来到了寄料镇。宽敞的街道、漂亮的店铺、规范的市场、忙碌的生意人、居民区内的豪宅……无处不标志着寄料人的富有,但满载着煤炭的车辆所到之处,煤尘弥漫,令人闪躲不及,黑色污染,路人皆知。迎面过来一群小妞,都有一二十岁的样子,衣服高档且漂亮。

        “你猜她们都是干啥的?”雷俊情考试我。

        “反正不是上大学的。”我敢肯定。

       “她们都是附近村庄的农村闺女,来转街的,别看她们穿的怪干净,我叫你看看她们的黑车轴脖子。”

       她主动和小妞们打招呼,我趁机使劲地看她们:真的,桃花瓣一样的脸上,口红和眉毛都画得恰到好处,脖子上却是黑麻麻一层灰,咋看与脸和服装都配不上套。

       “不是有浴池吗”

        “不可能天天洗澡。”

       我非常理解。

       寄料镇是个有5万多人口,34个行政村,370多个自然村的大镇,在汝州素有“百里煤海占半边”之称,其煤炭产量约占汝州煤炭产量的一半之多。但由此给寄料带来的资源枯竭、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差,疾病一旦泛滥,更让寄料人寒心……

        “这就是我为何要绿化荒山,上任卫生院院长的原因。如果说我当卫生院院长是直接服务于寄料人生命健康的话,那么绿化荒山、净化环境是间接给寄料人生命健康做保障的。”

       说得多好啊,这既不是豪言,也不是壮语,是一个普通女性的胸襟,也是一种环境意识的觉醒,还是一个“健康卫士”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医疗条件的高招,更是她再一次转产创业的正确选择!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夹在背街小巷、背靠着污水河的寄料镇卫生院的大门口。和街面上豪宅华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卫生院内六十年代建筑的破瓦烂房,墙壁早已剥落得面目全非。

       但是,和这些房舍极不相称的是院内绿树成荫、花木葱茏、环境优雅、卫生整洁。门诊部科室具全,设备精良,住院部床位齐整,被褥干净,从医护人员到主治医师白衣白帽,神态庄重,一幅大医院工作人员的架势。

       这个寄料卫生院,始建于1956年,当时是梨园矿务局职工医院,曾荣获过“临汝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殊荣,后来,梨园矿务局新址落成搬迁,这个职工医院便成了寄料卫生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届院长、书记走马灯一样的频频更换,卫生院技术力量逐渐薄弱、医疗器械逐渐落后,加之管理混乱、班子不团结……截止2000年初,院内除一名副院长主持工作外,只有两个外科医生,一个内科医生正常值班,一个月营业额收入8000多元,工资最多的拿300元钱,最小的拿3元钱,人心惶惶,人心思走,也有个别职工上访告状,背着被子住在卫生局不走……

       鉴于以上情况,汝州市卫生局局长李建良找到汝州市妇联会、汝州市政协、寄料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协调商榷,最后决定让曾经学过医,如今又是汝州女能人、女名人的雷俊情出任院长。

       刚刚卸下洗煤厂厂长、煤矿矿长重任的雷俊情,正在忙着绿化荒山,种植板栗,剪枝打叉,浇水施肥,听到这些情况后,首先站出来反对她的是她的亲人们:

       丈夫端来一盆不冷不热的温水,把她的两只脚泡进水盆里,说出的话语重心长:“情!何必呢?你看看卫生院那个烂摊子,别人闭住眼睛捂住耳朵还怕躲不及,咱别放着安生不安生!

       闺女用细嫩的手搓着妈妈的双脚说:“妈!咱家又不缺钱花,你又不图拿它卫生院的工资,找那麻烦干啥哩?”

       儿子给妈妈拿过一双拖鞋紧接话茬:“妈!卫生院离家又远,你上班还得开咱自己的车,加咱自己的油,还耽误咱办企业挣钱图的啥?我上大学得花好多钱哩,趁早别接这个穷活!”

       还有她的父母轮番给她上“政治课”:“我们一天天的老了,不中用了,你还是多腾出些功夫和精力侍候我们,尽尽你的孝心才是!”

       接下去,便是“吃了饭,没事干,剔着牙缝找人短”的人,又有了新话题:

       “上级领导也真是瞎猫子眼,找她当卫生院长,嘿!真算是屎克郎钻到那煤火眼里——找错门儿了”

       “哼!纺花车搬到当院里亮她小妞的本事哩!”

        “全汝州市十几个卫生院,还没见过妇女当院长哩,母鸡打鸣,公鸡下蛋——稀罕!”

       简直是四面楚歌。

       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雷俊情,早已把闲话当成了耳旁风。“能长千只手,难捂万人口,走自己的路,让她们说去吧!”

       她说服了关心疼爱自己的丈夫,她说服了年幼且懂事理的孩子,她说服了一贯支持自己行动的二老双亲,带着亲人们的嘱托,带着乡里乡亲的理解,带着各级领导的希望,还带着“一定要解决山区人民就医难”的雄心壮志,于2000的10月6日,走马上任了

       寄料镇卫生院院长——和河南省省委书记陈奎元一天上的任。

       宣布雷俊情当院长那天,汝州市政府领导来了,汝州市卫生局的领导来了,寄料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来了,可卫生院的职工只来了四分之一。他们坚信:“女流之辈当院长,难撑起这个烂摊子的头,兔子尾巴——长不了!”

        “看吧,这个卫生院长,出不了双满月,就得老和尚卷铺盖——离寺”。

       一帘落霞黄昏到,

       圆月朗朗挂柳梢。

        风景独有这边好,

       月到中秋分外娇。

       电视上演唱的不知是啥节目,雷俊情无心听曲子,她关上了电视机。坐在月光如银的门前,仔细思忖:卫生院四分之三的人不欢迎我来当院长,担心我院长干不好,是不无道理的。卫生院走马灯一样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把卫生院长的摊子换得愈来愈烂,把就诊的病人换得愈来愈少,把职工工资换得愈来愈发不下来,再说到底,卫生院是一个股级事业单位,不像自己的私营企业一样好管理,万一管不好……她不敢往下想。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她捏碎了手里的钮扣,回房里写起了《工作计划》,决心在外抓管理内树形象上下功夫。

       果真,她的头三脚便踢开了让寄料人瞪目结舌的“壮举”:

       一、返聘卫生院离退休职工重新回到卫生院坐诊工作;

       二、改建中心药库,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药品进入乡村药房;

       三、巧借汝州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进行医疗秩序整顿,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东风,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游医药贩。

       这三脚踢得神奇,踢得出彩,每踢一脚都踢出一串故事——

       返聘七十三岁的老中医杨中兴时,杨老先生五世同堂,上有百岁的老母、下有三四岁的重孙,一家人极力反对:“你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再去侍侯病人,咱不欠她那工资,不去!”

       “去!一定得去!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帮忙才三请呢,雷院长请我,来咱家三十回也多。雷院长,我跟你去!”

       寄料街“医药批发部”、“新特药专卖店”,屈指一算好几个,药品鱼目混珠,游医药贩乘机大捞不义之财,听说卫生院建中心药库,他们便歇斯底里呐喊:“凭啥挤垮我们?抢我们的生意?”

        “凭着对患者负责的责任心,凭着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雷俊情义正辞严。

       当中心药库在艰难困苦中诞生落成,投入运转时,群众一片喝彩声!

       从寄料街到梨园矿务局不足两公里的公路两边,三步一个门诊部,五步一个卫生所,头上长上三根头发都自称“神医”,说什么老祖爷、祖老爷辈上行过医看过病,现在都挂牌“祖传秘方”,还有的一天学没上过,自称“硕士”……乱挂牌子、超范围执业、无证非法行医,在寄料比比皆是。

       神医也罢,秘方也可,真正能给寄料人看好病的有几个呢?寄料人有了病为何舍近求远辗转搭车到47公里外的汝州市去看病呢?雷俊情决心已定,她要背水一战。

       果然,明火执杖出来和她雷俊情“照头”的有;恫吓威胁她雷俊情的有;托亲靠友找她雷俊情讲情的有……

       “没事儿,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雷俊情一脸平静。

       一天雷俊情正在病房里看望病人,忽听院内人声嘈杂,她出来一看:一群小伙子,手里拿着家伙,为首的高挽着袖口,大声嚷着要找院长,问问“为啥不让我开门诊?”

        “为的是取缔无证行医!”

        “那咱今天在这里开打,谁打死谁该谁倒霉!”

        “那中!你说你们是一个一个上还是一齐上?是现在打,还是改天打!没事儿,我家离这儿不远,叫上百二八十个小伙子打架还是有的。但是我告诉你,我不会因为你的胁迫,退却一步,你非法开设的门诊,我要坚决取缔!你要知趣,就取下你的牌子,收起你的兵马,咱一笔勾销!”

       一番“软硬兼施”的话,打发走了这群“恶人”,再去看时,那家已自动取下了招牌,关上了门。

       还有一户非法开设的门诊,托关系找领导要求雷俊情“手下留情”,她坚决不从。这时候,她的老同学扛着面子来找她。她先是说明了非法行医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再说道:“你既是我的老同学,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老同学心服口服败下阵来,并风趣地说:“昔日包拯铁面无私人称包公,今天又出了个雷公!”

       拨掉了“钉子户”,甩开了“难缠户”,寄料街其它不合格门诊“自动交械”,取缔非法行医、打击游医药贩的工作进展顺利,雷俊情松了一口气。

       从小护士怯生生地喊“雷院长”的第一声时,雷俊情看到了自己的成绩!

       从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喊“雷院长”的第二声时,雷俊情看到了前途的光明!

       从年轻气盛的主治医师喊“雷院长”的第三声时,雷俊情看到了寄料卫生院“重振雄风”的希望;

       从全院职工“雷院长”的一片叫喊声中,雷俊情重新开始丈量寄料卫生院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距离。

        “事非经过不知难”,至今雷俊情说起来还心有余悸。

       医疗秩序整顿好了,医护人员工作理顺了,院内卫生整洁了,花木葱茏了,就诊的患者多了,但雷院长还有一桩心愿没有了却——妇产专科原属寄料卫生院管理,自从五年前归寄料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接管后,本来就冷清的卫生院更加萧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行政部门是不能做接生工作的。为此,雷院长想把妇产科接回卫生院来。她首先争取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领导的支持,后由双方多次协商,经过半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最终于2001年10月1日妇产科又回到了卫生院热盼的怀抱。

       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的不光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它像一条无形广告,立刻回旋在寄料大地上:

        “卫生院请来好外科医生啦!”

       “卫生院可以做剖腹产手术了,不怕生孩子难了!”

       “卫生院可以用B超检查疾病了!”

       妇产科的开设,启动了卫生院B超室、住院部、药房及一切科室的工作,增加了营业额和职工就业。也给卫生院带来了勃勃生机。

       又像当年的“春妞儿”一样,雷俊情再一次成了女名人、女能人、女强人,大街上指指戳戳的少了,说七道八的没了,就连昔日最爱翻疙瘩说闲话的“嫂子们”,见了她也赶紧低下头,用瞎奶子堵住孙子的嘴,装做没看见她……

       2001年冬天,流行性感冒严重威肋着坡根小学的300多名学生,80%的小学生都患上了流感。“流感猛于虎”,雷院长听到这些情况后,不由得浑身一颤,立即组成宣传小组,到全乡其它学校和人口集中的村镇集街宣传流感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一方面带上中药制剂和口服西药来到坡根小学,对小学生逐个检查,并无偿为
学校的十几间房舍、教室做了食醋消毒,使流感病毒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遏制。

       离开坡根村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走至半路,想起附近的吕庄村有一个叫余占立的老汉,前几日才出院,也不知近来身体恢复得如何?想到此,她顾不上一天的劳累,又拐到了吕庄。身体已完全康复的余占立看到雷院长又亲自来家看望他,竟感动得不知所措:“雷院长,咱寄料卫生院只要你在,我们病人都放心啊,咱卫生院只要有你当院长,能给我们病人壮很大的胆啊!下回我有病,哪儿都不去,还到你的医院住院。”没想到这句半玩笑半认真的话,竟遭到雷院长的批评:“别胡说,我希望你天天健康,永远不再去医院。”

       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一点多了,街上冰井一般的冷清,只有寒风轻轻地撩着她的窗帘,她一头栽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明早8点钟,她还要到卫生院签到呢!

       一向疼爱体贴自己的丈夫,摸着她发面团一样的脚。心疼地说:“情!你是铁人?你不知啥叫累,谁规定你当院长的要天天下乡,谁又规定你当院长的还要天天8点钟带头签到?……”

       2001年夏天,车场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任孬,因父母相继去世,小任孬跟着奶奶艰难度日。为交学费,暑假里任孬到山崖上采药不幸掉进深沟里,当即不省人事。在乡邻门的帮助下住进了汝州骨科医院治疗。但小任孬不是一般的脑外伤,虽然花去了一万多元的医疗费,保住了性命,但却成了植物人,大小便严重失禁。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亲戚邻居大都无能为力,只有同情落泪:这孩子这一辈子算完了!

       雷院长听说这些后,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她开着自己的轿车将任孬拉回到了寄料卫生院,逢人便说:“他是咱寄料人,咱不管他叫谁管他?”而后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尽力救助任孬。发动大家捐款、捐衣,短短时间,收到全院职工600多元的捐款,捐送的鞋袜衣服不计其数!有好几件衣服都是院内职工从自己身上脱下来的。当带着体温的衣服穿在任孬身上时,连雷院长自己也感动得掉了泪:咱尽心尽力给他治,能治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真心感动了上苍,2001年腊月,任孬的病彻底治愈了,小任孬下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寄料卫生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当“干儿”!那天,汝州电视台专题部来采访,雷院长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任孬是咱全院职工的‘干儿子’,男同志,统统是干爸,女同志,未婚的是干姑妈、干姨妈,结了婚的是干妈!总之,咱对待任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不光是治好了他的病,更重要的是培养哺育他成人长大,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虽然他是孤儿,但应让他感到孤儿不孤!”听听,这是一颗普通母亲的拳拳爱心的流露。

       2001年的一个冬夜,一连在卫生院住了几天的雷俊情,回到家里,正和一家人做着温馨的梦,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卫生院值班医生说:邻乡一产妇,出血不止,生命垂危,刚刚送到卫生院抢救室,经检查,是前置胎盘,须立即进行剖腹手术。请雷院长想办法抢救她们母子的生命!

       雷俊情屈指一算,寄料离汝州47公里,即是拨打120急救车去,来回一个多小时,母子性命怕也难保,雷院长当机立断:“值班医生,在我赶到卫生院前,你们只要能保住产妇还有一口气,我就能确保她母子平安!”

       雷院长拉上主刀大夫,从汝州到寄料47公里只用了21分钟,便“飞”到了卫生院抢救室。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当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时,刚刚脱离了危险期的母亲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产妇的丈夫——一个高高大大的山里汉子“咚”的一声跪在雷院长跟前磕了一个响头……

       多感人的场面,多朴实的乡里乡亲,多有爱心的“白衣天使”。正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

       “当官你没架子,

       论职你不在品,

       把青春溶入造福家乡的航道,

       把爱心献给左邻右舍的乡亲,

       故乡的黄土地留下你创业的足迹,

       村头的老槐树记下你匆忙的年轮。

       “一分清风细雨,一分成果收获”。

       在雷院长的奋力拼搏和带领下,寄料镇卫生院年收入由1999年的18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22万元(雷俊情接管仅两个月),由2000年的22万元上升到2001年的51万元,超额97.3%完成了卫生局下达的经济目标。病房由1999年春节的一张床位涨到2001年的30张床位,由原来的怕病人出院到现在的撵病人出院,职工月工资由最低收入的3元到300多元,这些数字的奇妙变化,无不浸透着雷院长的片片心血……

       职工的工资拿得多了,发得及时了,心情舒畅了,脸色红润了,但年底在汝州市组成的财务统管调查工作中查到:寄料镇卫生院的财务账上,没有发现雷院长报销过一分钱的电话费,一分钱的加油费。但她心爱的红旗轿车上,却明确显示2000年底到2001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行程5万多公里,这期间,雷院长几乎没有用车办过私事。为此她弟媳风趣地说:“咱家真不愧姓雷,大姐是标准的21世纪的活雷锋!”

        “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永不满足现状的雷俊情告诉我,占地16亩的卫生院新址已破土动工,造价200余万元的卫生院大楼计划在2002年底投入使用。

       “资金来源于三个部分:老院址开发利用一部分,职工集资一部分,缺口部分我再贴一次老腰。”她说出来的话竟如此平静。

        “我现在只要一闭上眼睛,便做梦一样看到先进的器械设备,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现代化的花园式医院!”

        “对!梦想可以成真,我祝福你!”

       夕阳西下,红旗车里一天的采访结束了,桃花飘香的春风送来了樊梨花优美甜润的唱腔:

       虽然是错投胎闺女模样。

       也能像男儿汉治国安邦。

 下  部

       荒院空空草萋萋,

       破房烂屋窄又低。

       深藏小巷无人问,

       病房简陋患者稀。

       这就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掩藏在寄料镇政府东南狭街深巷之中的老卫生院的真实写照。雷俊情受命于危难之时,她没有辜负各级政府的厚望,没有辜负方圆左近10万人民的重托,上任伊始,她就扑下身子带领班子成员认真调查研究,共谋发展大计。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集思广益;几多冷静思考,风多激烈争论,终于谋划出兴院强院之路。那就是抓基础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抓医疗质量,锤炼高素质医疗队伍;抓医德医风,创建新的服务模式;抓医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一个大胆的医院搬迁方案出台了。当院长雷俊情把这个决策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提出时,全院职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谈起医院搬迁的资金来源时,职工们个个发怵。面对此情此景,雷俊情开导大家说:“办医院不是权宜之计,一定要从长远打算,一定要赶上时代节拍,否则,将是死路一条。”

       为了筹集搬迁资金,院长雷俊情发誓:医院搬迁不成,自己将在地球上消失。为此,她舍小家顾大家,开着自己的车四处奔波,向各级领导反映医院急需搬迁的紧追性和重要性,多方向亲戚朋友借钱,发动职工出主意想办法。为了贷款,她不惜以自家的房立作抵押。医院的干部职工见院长为了医院发展拼死拼活地工作,他们也不甘落后,有钱的筹钱,没钱的借钱也要为医院的搬迁作贡献。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院长雷俊情及全院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2002年5月1日,位于庙梨公路一侧,占地面积3388平方米,投资200万元的寄料镇卫生院四层仿欧式门诊楼及病房楼的建设正式动工。在施工过程中,曾遇到多种多样的阻力,但雷俊情以“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克服了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阻力。2003年元旦,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雷俊情进行医院改革的第一大手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过程中,雷俊情的丈夫患重病住院治疗,但她却未能在病房前照顾。每当她愧疚地站在爱人病床前,患病的爱人总是以一种期待的口吻说:“情,你不要因为我而分散了你的精力。我有病,不能帮你,但你的性格告诉我,你一定会成功的。”听着丈夫的肺腑之言,雷俊情的眼睛湿润了。

       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怀,风骨爽硬,果敢坚强,雷俊情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信赖和全院职工的拥护。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这位女院长掌舵的寄料镇卫生院会驶向何方?雷俊情曾多次表态,来医院我别无所求,为的就是把医院搞活、做大,造福父老乡亲。

       2002年5月1日,是寄料镇卫生院职工和院长雷俊情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寄料镇卫生院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序幕。新院址在锣鼓声、鞭炮声中破土动工。

       然而,雷俊情的心里并不轻松。因为她这个工程在招标时,因造价太低,几家施工单位都怕赔钱,悄悄溜走了。最后经临汝镇小山沟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其林出面做工作,汝阳县的红旗建筑队以造福寄料人民、兴办公益事业的名义接下了这个工程。

       工程开工的第二天,雷俊情到平顶山跑资金,夜里9点多把车停到汝州市委大院,背着包,迈着沉重的步子往家赶。快到家门口时,几个歹徒把她拖出十几米,将手机、5000元现金、汽车钥匙抢走,她在与歹徒搏斗时,一手指被打骨折,车也开不成了。她在汝州市科委上班的丈夫只好向单位请假开着车拉着她到寄料现场办公。

       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有关单位来收土地税、城建税、监理费、规划费、管理费……名目繁多,稍不顺心,就以种种借口,勒令下马。有关单位还说这是“豆腐碴”工程,让电视台来曝光,甚至停电、断路、罚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真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走投无路。

       有一次某单位浩浩荡荡开来了7辆车,来了几十个人,说是非法占地,要全部拆除。雷俊情那天说是为自己去世的姑母奔丧,其实她并没走远,而是在工地附近的一棵桐树下,她看到来者不善,把架板拆了,又要拆上料机,她当即打手机与市政府、镇政府有关领导联系,经上下协调,工程才又开始建设了。

       当时工程资金缺口较大,雷俊情把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几处房屋抵押贷款,把自己亲朋好友的钱都借遍了,仍满足不了工程需要。2002年8月2日,她冒着38度的高温,开着自己的车拉着市政府和卫生局的主管领导到省卫生厅争取一笔资金,从郑州返回时,汽车轮胎爆炸,险些出现车祸。她当时的泪水哗一下就涌了出来,两位领导是为自己的卫生院跑资金的,万一有个好歹可咋向人家交待呀……

       到了2002年10月底,资金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贷款贷不来,借钱借不来。建筑队也以回家收秋为名,走得一个人也不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副院长要求调走,并到卫生局说:“我早就知道她不中,瞎张狂!这不喷着她行了,她黄毛丫头有啥本事?请等着看戏了!”有人甚至到处告状,说她贪污腐败,强迫职工集资等等,并私下里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签名,一时间风云滚滚,结果经上级调查,纯属子虚乌有。

       雷俊情全当没有那场风雨,仍然一次又一次开着自己的车,掂着东西,到民工家的地里帮人家干活,好话说了万万千,把民工感动得流着眼泪又回到了工地,开始内粉刷。

       真是祸不单行。2002年11月2日,雷俊情正在与施工单位研究装修方案,突然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妈!刚才俺爸正在解手,突然躺下不会动了,你快回来吧!”

       雷俊情赶到后,丈夫正在医院抢救,脑出血达18毫升。丈夫被抢救过来后。她白天忙得不露面,半夜12点,她抽空跑来了,在病房陪伴丈夫到天亮又开车到了工地。她在一次找市领导汇报工作时,竟累得晕倒在地……

       在中医院住了4天,丈夫执意要回家。她只好叫来亲友轮流守着丈夫。可第二次丈夫又旧病复发,出血多达40毫升,又一次被送到医院抢救。

       一个月后,她正忙着医院搬迁和元旦开业的事。儿子又高烧40度,不吃不喝,也住进了医院。这时,女儿的班主任也给她打电话,说是女儿血压低,在澡堂洗澡时昏倒了。并说:“你就那么忙,连孩子也不要了?”雷俊情真的太忙了,她回不来,就含泪给一亲友打电话让人家帮助先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

       三天后,卫生院终于从老院全部搬到了新院址,她这才开车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见一间病房里躺着她的丈夫、儿子、女儿三个病人。

       女儿哭着说:“妈!你不要俺爸了,也不要俺了?再把你累垮了,咱家就塌了天了!妈!你要多保重呀!”雷俊情与孩子抱头痛哭了一场……

       这时又有人说风凉话了,说:“雷俊情这是建医院建的了,先让她家三口人住进医院……”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所有成功的大事都是从做小事积累起来的。雷俊情做好了群众眼里是塌天大事、而很多干部当作芝麻小事的事情。

        “六一”儿童节到了,雷俊情带着苏如海、张中乾两位专家到卫生院的干儿子任孬家里,为他送去了节日礼品,500元现金,还为他和奶奶看了病、送了药,感动得全山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含泪为他们送行……

       雷俊情是白衣天使,她放弃了自己,她没有充足的睡眠,永远熬夜;她没有假日,被工作没收了;作为一个女人,她,甚至没有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仅从少得可怜的在家时间计算,她不能算作是贤妻良母。  

       雷俊情在事业的道路上爬坡,她总觉得上了这个坡就有时间报偿亲人了,但这个坡好长啊,她总也爬不完!


       如今的寄料镇卫生院,已不是昔日一片荒芜,荆棘丛生,乱石遍地的模样了。她位于庙鲁公路19公里处黄楝树自然村西侧,占地11056m2,建筑面积3389m2,硬化面积2565m2,绿化面积5102m2。总投资236万元,门诊楼四层115间,仿欧式建筑,住院部二层60间,其中8间是高级宾馆式病房,安有呼叫系统,室内装有空调暖气,室外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白天是医院,夜间是公园。路灯草坪灯满院,辉煌耀眼,实乃疗养胜地。

       该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单位,共有职工35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25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五官科、肛肠科、颈肩腰腿痛科、中医科、针灸科、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X光室、装备有200MAX光机、随机心电监护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便仪、呼吸麻醉机等医疗设备,设有床位60张,每年可接待来自汝阳、鲁山、汝州等周边县区的患者近3万人。

       2003年1月1日,寄料镇卫生院实现了整体搬迁,从老医院搬到了黄楝树的新址,但路面没有硬化,室内没有暖气,室外一片空白,此时资金更加紧张,怎么办?雷俊情硬着头皮,重想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室外继续硬化、绿化,室内安装暖气。并新增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她还借2003年对口支农之机,争取到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支援,市一院给他们派来了内、外、妇、儿科专家,不但给他们带来了技术,也给他们带来了管理经验。

       雷俊情在人事上实行聘任制,分配上按劳取酬的办法,充分调动了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她注重更新知识,每周五组织全院职工业务学习,由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苏如海、张中乾教授及刘文亚护师长轮流讲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她还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后备人才,先后选送德才兼备的医技人员4名到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3名已回来上班,1名仍在继续学习。

       为了提高全体医护人员防范医疗事故纠纷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多次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法规,严格操作规程,医疗文书书写率100%,病历书写甲级率达90%,处方合格率达98%以上,保证了医疗安全。

       为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雷俊情给中医科补充了新鲜血液,使中医科人员占全院医务人员的30%以上,提高了中医门诊量,占门诊数的40%以上。

       在2003年的非典防治台中,成立了以雷俊情院长为组长的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和SARS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且开通了两部SARS防治专用电话,上通下达。

       医院全体医护人员都向防非指挥部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参加防非第一线,院防非办根据他们的特长,分别把他们编入了非典医疗救护专家小组、宣教组、发热门诊、留观室、交通要道卡点、防非梯队……,与寄料镇五万多父老乡亲同舟共济,团结奋战,筑起了疾病控制的铜墙铁壁。

       宣教组利用不同形式对非典防治知识进行宣传,专家组下乡讲解非典防治知识3次;制作过街横幅4条,不锈钢宣传栏两个;办宣传板报21期;刷写张贴宣传标语200幅,宣传单1000份;举办培训班(包括乡村医生)15期,培训986人次。

       在2003年防非战斗中,雷俊情院长丢下患脑血管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爱人,亲临现场指挥,近三个月没有休息1天,各卡点检查人员死守阵地,筛查可疑人员,发热门诊、留观室工作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对发热病人认真检查、治疗,救护车司机随叫随到……

       为适应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使医院尽快走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2003年初雷俊情院长和班子成员一道分析了当前的困难和优势,理清了工作思路,确立了“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深化改革,再铸辉煌”的管理理念和改革措施。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取决于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虽然去年卫生支农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来了两名专家,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因此,医院首先把优质服务作为突破口,制定了《2003年加强医院管理的若干制度》,该制度从劳动纪律到医德、医风,从职工的一言一行到工作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并成立了督导检查组织不定期检查工作,奖罚分明,同时院领导坚持星期一院长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和医德医风查房,每月一次职工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和病人的沟通,职工增强了服务意识,促进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的明显好转,医院不断收到病人的感谢信和锦旗、镜匾。

       雷俊情院长要求每个职工做到五声服务,即病人入院时有迎声、给病人造成麻烦有道歉声,看到病人有问候声,遇到病人帮助时有致谢声,病人出院时有祝福声。按照物价部门校正的价格,公布收费标准;药品诚信,凡从该院售出的假冒伪劣、霉烂、变质、过期、失效药品,有一赔十。成立医保定点医院。农村实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通过媒体宣传,对单位的医疗条件、医疗设备、技术特色、专科服务水平等进行深层次报道,不断扩大医院的影响,提高医院知名度。通过以上几项措施,树立了医院在社会上和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为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医院从中层领导到职工实行了聘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工资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实践证明,这项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改革举措,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想方设法去吸引病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通过“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深化改革”,寄料镇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病人明显增多,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60万元,猛增至2003年的150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不是尾声

       公元2004年5月26日,我又一次来到寄料镇卫生院采访。

       走进卫生院大门,立刻给人以神奇之感,四周松青柏翠,柳绿花香。这里变美了,变靓了,院内花团锦簇,病房窗明几净,这里成了“花园式、宾馆式”医院。病房大楼豪华、典雅、舒适、美观。病房24小时保证夏有空调、电扇,冬有供暖设施,还推出了供氧系统、中心呼叫系统,病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呼叫医护人员,享受到热情周到的医疗服务。病房还设有单人间、双人间、豪华间等,实施宾馆化管理。配有空调、电视、电话、淋浴,每层都设有开放式护士站,便于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服务随时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走进那宽敞而又空阔的门诊大楼大厅,那悬吊着的水晶灯,五光十色,耀眼夺目。溜光的地面上,用花岗石铺就,闪闪发光。顶上的灯映着地上的影,地下的影溢着顶上的灯,灯与影,影与灯,还有那红、绿、蓝、白、黄各种颜色的壁灯,熠熠生辉,使人悠悠然,如痴如醉,分不清哪是灯,哪是影,仿佛步入水晶宫一般。病房里更是桌子明又亮,椅子配成双,电灯带帽子,电扇吊天上,蚊帐新崭崭,被褥叠得方,毛毯上边放,满屋喜洋洋。餐厅里宽敞明亮,饭熟菜香,花样繁多,热气腾腾。

       这里变了!春风春雨荡涤了她肌体上的污垢,像进入芳龄的,少女一样,终于在美的大家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短短的一瞬,她便扬弃了旧的打扮,着上了紧身春装,开始用丰满端丽的曲线显示着自己的青春之美……

       望着陪同我参观的雷俊情院长,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顶着风雨,勇往直前。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而她自己不也正像寄料山上的石头一样,具有珍贵的品格——岩石般的坚强,钢铁一样的意志,压不垮、砸不烂、推不到、摧不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吗?在雷俊情身上,我强烈感受到的,不正是这种寄料山石一样的精神吗?

       如今,身为汝州市人大代表、寄料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雷俊情同志,并没有止步不前,她正在以平顶山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为“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奋力打造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她兴奋!她欢呼!她更加坚实而镇静地迈开大步,腾跃在改革的洪流之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鹰城“老黄牛”

下一篇《时代报告》12期发表郭进拴《悼著名作家杨稼生老师》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