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文艺小说
b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爱情传奇小说等)
相比大篇幅、高产量的网络小说,实体书出版市场仍然是主流文艺小说的天下,郭敬明、韩寒、饶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说作家仍是畅销的符号,在文艺小说方面,余华、莫言、贾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义,作品销量一直高居不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本土(主要指大陆)的类型小说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写作科幻、悬疑、武侠等类型小说的优秀作家,如武侠小说家步非烟、沧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TV帝、蔡骏、周德东、王稼骏、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涌现了新创作的类型,如新派爱情传奇类型小说,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下面就微型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探讨:
微型小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认为微型小说有三个特点: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要求有丰富、适宜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切实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微型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
微型小说是小说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家。由于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要求作家在极有限的篇幅中反映丰富、深刻的社会问题,为此微型小说作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不可能“迂回作战”,因此在文章一开始就抛出矛盾,使读者一下子就进入到矛盾情境中。《阴影与阳光》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开门见山使读者明确小蒙遇到了麻烦事。这样就能直接进入事件的叙述。《那年地震》的开头是:“那是麦收后的正午,天气闷热,我父亲在南屋的过道里给二叔剃了半边脑壳,突然拿刀子的手哆嗦得厉害,接着屋顶上劈里啪啦掉下几块泥皮。/不知谁在街上驴嚎似的喊了声:“地震啦——”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惊慌、忙乱之中。
微型小说中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便绘神绘色。但有时微型小说作家也会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让人物自己说话,在语言、心理、神态和行动的描写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充分的展现。《差生》一文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记叙一男孩由于不会用“即使……也……”造句被语文老师留了下来,而且不许他吃饭,男孩整整饿了一天,老师在下班的最后一刻放走了他。谁知14年后,这个男孩竟成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原因是他初中时的一位老师对他说了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如果你是差生,我可以从此不当老师了。”在这篇微型小说中,大量的笔墨是写男孩子被语文老师留了下来后他的内心活动。通过这些心理描写,男孩子的形象就十分具体可感了。坐在教室里的他看见窗外飞得正欢的蜻蜓,想到今天肯定要下雨,而他家在低洼区,估计今天家里又得一片汪洋了。他想:我真想有座大房子,即使下冰雹也不怕。当雨越下越大时,他想到母亲身体一向弱,而此刻父亲一定在垒高门槛,他真想帮帮父亲,即使是倒倒屋里的水也是好的。这是一个爱家的好孩子,有善良的心肠。同时他其实已经完成了造句练习,但是“差生”的帽子使他缺乏自信。因此,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刻画,就能丰富人物的性格特点。
选择独特的视角,恰到好处地体现主题是文章写作的关键。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能开创一片崭新的空间,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反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狗眼看狗》一文却写出了新意,关键便是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角。作品的主角是一只狗,它是局长和局长夫人的宠物。作者从狗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社会,因此一切都具有了荒诞的效果。狗学会了根据主人的脸色来判断客人的身份。主人笑脸相待的,它便亲昵地去蹭客人的裤腿;主人冷言冷语的,它便呼呼大睡不予理睬。只是它喜欢后一类客人,因为主人经常把它们拎来的食品赏给他吃。它不喜欢前一类客人,他们送来的是没用的红纸包,但它看到局长夫人数着花花绿绿的纸,眉开眼笑,它怎么也想不明白。从狗的视角来看人,将局长夫妇的丑陋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
人物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微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微型小说的篇幅有限,因此人物的安排就必须有典型性,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微型小说中基本上以一个主人公为主。而《杀羊》一文中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两个人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事发生在病人和“我”(医生)之间。病人是杀羊的,“我”了解到杀羊时羊会流泪,而病人有一次居然不顾母羊的流泪、下跪,狠心地杀死了一只怀有3只小羊的母羊。当时“我”心想“狠心的你真是钻进钱眼了”。而当病人告诉“我”得了感冒时,“我”让他查血、验尿、拍X光、做心电图、B超和CT,心里还窃喜: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由此可见,白大褂的“杀羊”之术实在是高超之极。作者讽刺的是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由于他精心安排了这两个人物,以杀羊人来衬托医生,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读者的无比遐想。
出乎意料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娓娓道来,到最后总是能别有新意,令读者叹为观止。但是微型小说的结尾不是靠稀奇古怪来取胜,它遵循的是“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作者在前面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自然,于是花开蒂落、水到渠成,出乎意料的结尾是小说自然发展的结果。《热闹》一文先是在文章开头处设下悬念,然后蓄势,推动情节的发展,最后才豁然开朗。小说的主人公张太住的是130平方的楼房,而她家的对门仅有100平方米,因此,她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只是有一点令她十分意外。到她家来的人都是毕恭毕敬的,带着不菲的礼物,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她的对门也常有人来,但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对此她深感不惑。这是小说开头设下的悬念。接下来是鲜明的对比。来张太家的人提着红包、鱼翅等东西,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她厌烦了,她的心早就飞到了对门,因为一阵阵的欢笑声直传入她的耳朵,她真希望她家的客人也能带来一些欢笑。在对比中,张太想知道对门住的是什么人的心理日益清晰。终于有一天送走客人后,她站在楼道里,沉浸在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中。突然,门开了,一大群人说笑着出来,张太只听见他们在说“老师,再见!”小说戛然而止,谜底不解自破。在前文的蓄势、铺垫下,小说的结尾十分自然、恰到好处。此外,设计巧妙的转折点也能使文章结尾取得惊人的效果,而且使前后文浑然一体。《书法家》写的是高局长在书法比赛会上欣然题字——“同意”,而文章结尾处高局长却尴尬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人们都在啧啧惊叹于高局长的好字时,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这下子只会写“同意”两字的高局长只得面露难色了。正是这巧妙的转折,使该小说的结尾奇峰突起,又显得非常自然,全文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繁荣了微型小说的创作。艺术创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不能囿于这些规律之中。只有不断地开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微型小说,微型小说的艺术生命将永远常青。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小说的艺术表现,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