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出现了关于莲的描述。后来,“莲”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古典诗歌中,诗人较常运用象征、比喻、白描、谐音双关等艺术手法,赋予莲以美人、爱情、祥瑞、高洁人格、佛心佛性等象征意义。莲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比菊花多了份高洁的气质,且不似桃花的妖艳,也无梅花的孤傲,更没有梨花的娇柔,让历代文人为之倾心。与此同时,莲花图案和莲花节也成了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莲是自古至今为我国广大人民所珍爱的花卉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莲,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芙渠、扶蕖、菡萏、藕花、水花、水芝、泽芝、玉芝、净友、净客、水芙蓉、草芙蓉、君子花、水宫仙子、醉客、绮帐、巧笑花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均证明,中国是荷花的原产地。我国先民对荷花的观察、认识十分细致。最古老的词典《尔雅》记载:“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蘧,其本营,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药,药中薏。”古人对荷花的不同部位均有专名称呼,将它的地上茎(即梗)叫做茄,将它的叶子叫做蘧,将它的地下茎叫做营,将它的花口叫做菡萏,将它的果实叫做莲(即莲蓬),将它的根状茎叫做藕,将莲蓬中结的子叫做药(即莲子),将莲子中的青嫩胚芽叫做薏(即莲心)。
作为中国文学最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的莲花,早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就已出现。《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作品,对莲花的关注和记载描写虽不太多,但从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上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意象的雏形。《诗经》中有三首是以“莲”起兴的,即《邺风•简兮》、《郑风•山有扶苏》和《陈风•泽陂》。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这是一位女子赞美私爱的情歌。末章以“山有榛,隰有苓(‘苓’,古‘莲’字)”起兴。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首章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荷华’即‘荷花’,也就是‘莲花’)”起兴。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简。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倦倦。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这是一位男子追求爱人时唱的歌,分别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茼”、“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起兴。
而《楚辞》单涉及到莲花的作品就有十篇之多,如《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夫人》:“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招魂》:“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屈原将莲花视为香草,并认为它所具有的美好的品质是文人高洁志趣的象征。
可以说《诗经》中的莲花意象奠定了莲花与女子之间的类比关系,《楚辞》中的莲花意象奠定了莲花与士大夫之间的类比关系。早期文学作品中的莲花形象,它已经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只是还不具有特定的隐喻符号性质。
3.1美女
莲花因为生长在水中,在众多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所以人们经常把它比喻成美人。《诗经》中就有非常好的描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菡萏即荷花,便是将荷花比作美人。又如《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彼泽之波,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
莲花与女性的渊源关系,让后世文人对莲花爱不释手,涌现了相当一部分文学作品,借莲花描写女子的美貌,往往将莲花喻为美丽、纯情的女子形象。如杜衍的《荷花》:“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又如杨万里的《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唐代七绝高手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少女的美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3.2爱情
由莲之美,联想到人之美,而由人之美又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到情爱之美。因此,写到莲花又总会关乎情爱。实际上,“莲”、“荷”、“藕”、“芙蓉”常常是作为爱情与婚姻的喻指符号出现的。“莲”谐音“怜”、“连”,寓意爱情、连理。“荷”谐音“和”、“合”,象征夫妻和睦,百年好合。“藕”谐音“偶”,象征配偶。而“芙蓉”原本作“夫容”解,即“女子想取悦丈夫”之意。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表明莲花意象与情爱相关。如《子夜四时•夏歌》:“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清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西曲歌《杨叛儿》第五首:“欢欲见莲时,移湖东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南朝的《西洲曲》中写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3祥瑞
莲又称荷,而“荷”“和”谐音,因此便被赋予和气、和平、祥和、和合、和好的美好寓意。古人也称莲花为瑞莲,是祥瑞之兆,会给人们带来荣华、安康、丰足。中国一些古籍中对此也有诸多记述,如《苏州府志》:“成化辛卯,苏州府学池中莲一茎二花,明年吴宽状元及第。”《沆州志》:“嘉靖二十四年南池红莲夜结双蒂,满池香馥,是岁年登大有。”《三国典略》:“齐主还邺,高丽、新罗并遣使来朝贡。先是徐州莲一茎两蒂,占云:‘异木连枝,远人人款’,斯其应也。”“以和为贵”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观念,并且还衍生出许多带“和”字的吉祥话语,如“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等。在古典诗歌中,如方岳在《晚泛草塘有鱼入舟呼童脍之适见瑞莲骈植与客赋首尾吟》中写道:“着意出奇殊未也,柳边又报瑞莲开。柳边又报瑞莲开,持与南薰讨论来。”又如王益在《新繁县东湖瑞莲歌》写道:“我今取喻进德流,优哉祥莲出池沼。草莱泥滓俱弃捐,致君事业殊商皓。”
3.4高洁人格
莲花是生长在淤泥之中的,而其却不为淤泥所染,其藕洁白。其叶清翠,其花香美。《离骚》中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外在的修饰来象征内在的修养,以此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但《楚辞》中的莲花意象还只是众多芳草中的一种,还不具有特定的象征义。自宋代理学宗师周敦颐《爱莲说》问世以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莲”才真正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新准则和儒家君子人格的象征。因此,莲自古就作为美好、高洁的象征,后来人们更是赋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含义,以莲花喻君子首先是对屈骚传统的回应和超越。后世文人也对这一文学传统进行了继承,如唐白居易的《感白莲花》中:“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贏。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以白莲花的遗世独立来喻自己不屈的人格。
3.5佛心佛性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的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佛教六字真言:“?、嘛、呢、叭、咪、礧”,也与莲花有关,是莲花开放才能得到如意摩尼宝珠的意思。有人认为只要反复念诵这六个字,便能够获福,解脱苦难。佛教传入我国产生了许多地方宗派,其中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特别密切。由于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我国的诗文中多以莲花喻佛,借莲花颂佛教。如李白《僧伽歌》中的“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孟郊的《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中的“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白居易《赠别宣上人》中的“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赵碬《赠天卿寺神亮上人》中的“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
4.1象征
莲花芬芳高洁,容浊又容清。莲花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升华为人格化了的品质,象征着一种高尚节操和文人理想。如屈原《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用莲来象征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又如白居易的《感白莲花》中写道:“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贏。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诗人以白莲花的遗世独立来喻自己不屈的人格。一些文人甚至以莲自诩,李白就自号青莲居士。
4.2比喻
如宋杨万里的《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把莲花比喻成美人,别有一种韵味。又如宋苏竳的《荷花》:“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此诗也是把荷花比喻成美人,与杨万里的《红白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3白描
如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描写西湖六月的莲花,碧绿的荷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衬托出荷花的娇艳。又如晋乐府《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通过对水中莲叶、莲花、莲藕等的描写,写出了莲的亭亭玉立之姿。
4.4谐音双关
如《乐府诗集》之《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和“怜”谐音双关,这种手法在南朝民歌中频繁出现。又如“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这个例子用“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再如宋朱淑真的《新荷》:“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莲”与“怜”谐音双关,寄予了诗人的愁情与哀思。
5.1菊花之隐逸
提到菊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东晋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没有遭遇过太大的起伏波动,在郁郁不得志的宦海生涯中毅然辞官归隐,回到家乡开荒种地,过着清苦的田园生活。但他唯对菊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欣赏菊的淡雅、低调,或许是因为菊与自己所向往的隐逸生活有着一致的精神内涵。所以,在他的笔下,菊便成了隐逸生活的象征。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了诗人的恬淡心境。莲与菊都有着淡雅、不张扬的共性,但莲更多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
5.2桃花之妖艳
早在三千多年前,桃花便已成了美女和爱情的象征。如《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的开枝散叶来寄予对女子婚后生活的美好祝愿。又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喻人面,桃花早已成了美女的代言。莲花与桃花都可以象征美女及爱情,但与桃花的妖艳相比,莲更多了一份亭亭玉立的清雅气质。
5.3梅花之孤傲
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寒梅傲雪一直为人所传唱。提到梅花,人们常常会想到它的冷傲。在银装素裹的寒冬,大多数植物都因耐不住严寒而躲了起来,唯有梅,在寒冷的北风中傲立枝头,独自欣赏漫天飞舞的雪花,静静地聆听雪落的声音。莲与梅花都有着不世俗的高洁品格,但与梅花相比,莲并没有给人一种冷的感觉,让人不易亲近。
5.4梨花之娇柔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经过历代文人的吟咏,流传至今。美人泪,如雨后的梨花般娇柔美丽,让不少人为之动容。梨花洁白如雪,但却孱弱无力。一如处在一触即发的马尾兵变的严峻形势下的杨玉环,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迫以一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下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所以,提到梨花,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它的娇柔。虽然莲花与它都有着纯洁的本性,但前者的亭亭玉立之姿更多了一种坚贞不屈的韧性。
清疏淡雅的气质,卓尔不群的品格,美丽多姿的神韵,无一不展示出莲的独特魅力。“莲”意象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古典诗歌中散发着诱人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声声慢》历代名家汇评
下一篇放弃自由 皈依佛门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