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一览表(1927-193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未知     时间:2010-09-27
34581

作家或群体
时间
代表作品
特点与不足
贡献与意义
郭沫若
(1892-1978)
1928.2
1928.3
 
诗集《前茅》
《恢复》
                                   
《前茅》中的诗多自己思想的直接表白,带有较重的理想化色彩。《女神》时期的急骤旋律在《前茅》中被一种更固定的宣叙式的调子所代替。艺术表现力不足。《恢复》中的诗在思想上显得更舒朗、更统一,在诗的形式上又趋于多样化。
有的诗真实地抒发出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心情。有的诗创作出了一种美的意境,
 
于赓虞
(1902---1963)
 
诗集《晨曦之前》
《落花梦》《孤灵》
《骷髅上的跳舞》等
受了“象征派”影响,不少诗作带有忧郁、颓废的情绪,表现出对生命的厌倦,被称为悲哀诗人。
在我国早期诗歌运动中,以现代派诗歌的艺术形式较深刻地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思想,为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中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卞之琳
(1910.12- )
1933
1935
1936
 
 
诗集《三秋草》
诗集《鱼目集》
《汉园集》(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写)
诗集《芦叶船》
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表现忧郁的情绪和哲理。他的诗想象微妙,诗风奇特,笔墨简省,有些篇什比较晦涩难懂。廖廖数行,深沉隽永,“于平淡中出奇”,就是因为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与开掘,是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
他自己说他写白话新体诗,是最着力于诗的“欧化”、“古化”或“化欧”化古的。是早期象征诗与三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之间的一座桥梁。他接触到许多现代哲学命题,却无意深究,他所表现的是一些智慧的闪光,是哲理的趣味,因此他的诗可以视为对早期的白话诗,以至更遥远的宋诗对“理趣”的追求的一个隔代回应与发展;另一贡献是“诗的非个人化”,“用冷淡掩真挚,从玩笑出辛酸”。
王统照
(1897—1957)
1934
1936
 
诗集《这时代》、《夜行集》等
大革命失败后,思想有较大发展,作品中不再强调空洞的美和爱,笔墨主要用来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鞭挞黑暗,追求光明,抨击强暴,同情弱小,是他创作的特色。
早期作品多描写青年男女的苦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反封建的意义。
王独清
(1898-1940)
1927
1928
1932
诗集《圣母像前》、《威尼市》、《埃及人》、《锻炼》等
早期作品颓废、哀伤的气氛较浓厚,后来有所转变。他的诗讲究音韵,下笔颇郑重。不象是“象征派”,倒象是“浪漫派”的诗。
 
孙大雨
1905-  
1932
长诗《自己的写照》
“用整个纽约城的风光形态来托一个现代的人错综的意识。”
为中国新诗后来的现代化倾向,做了最早的预言。                        
冯乃超
(1901-1983)
1928
诗集《红纱灯》
早期创作主要是诗歌。有唯美主义倾向和颓废情绪,被称为“象征派”诗人。
 
 
(1905.9-1993)
1929
1927
诗集《北游及其他》
诗集《昨日之歌》
早年诗歌的基本主题是歌唱青春和爱情,间有同情贫苦者的篇什。他的诗以富于想象而又讲求节制见长,继承了郭沫若的长处而又避免了郭诗的一些缺点。细腻真挚,幽婉动人,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他的诗注意谴辞用韵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乐美。在翻译介绍德国文学方面有一定贡献。
陈梦家
1911-1966
1931
1934
《梦家诗集》
《铁马集》
《梦家诗集》中的作品多是与现实生活极少有关涉的幻想和梦的描写,带有一定的感伤情调。《铁马集》中曾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但数量极少,大多仍是流连风景的抒情诗。他的诗闲适、恬淡、宁静、幽远、肃穆而缺少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情感。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人中较有特色的一位。受徐志摩诗风影响很深,但更显得纤柔、婉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在技巧格律方面多所推敲,有所创造。
 
(1910-1996)
 
1933
40年代
 
诗集《大堰河》、《北方》、《献给乡村的诗》、《他死在第二次》、《旷野》等多部
长诗《向太阳》、《火把》
 
“多用铺陈的手法,巨幅地呈现某种场景或情感。较多的用自由体来表达沉雄浑朴的感觉。往往给人一种厚重的油画感。”“他的诗有深厚的生活气息,而不流于概念与口号:他所写的愁苦,是整个民族的愁苦,浑朴苍莽。他的手法虽然受法国诗的影响,但所产生的效果却有深厚的中国气息。那是生活与历史与美的结合”。也许由于时代和国家民众的灾难太深重了,反映在他的诗中总带有一种浓重深沉的悲哀。艾青的诗紧密结合现实,集中表现民族的苦难与奋起,感情真挚,战斗性强。早期诗作的两个突出主题是对旧世界的叛逆与诅咒和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在诗歌形式的探索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诗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多为自由体,但讲求诗的内在旋律和节奏,擅长于在色调的渲染中突出形象,语言大都生动、朴素,在中国新诗史上标志着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1898-1968)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反对封建专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田间
(1916.5-1985)
1935
40年代
 
诗集《未明集》
《中国牧歌》
《中国农村的故事》
《给战斗者》等
 
每行十五字以上的长句显示出雄健的风格。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风格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节调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他的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战斗的情绪和呼声。以一股青春的朝气,一股刚健的力与理想主义的热情,写出了中国战斗的一代的生活画面。在形式上大都采用一种急促的、鼓点般的阶梯式,故以“鼓点诗人”著称。
他以“擂鼓诗人”的战斗姿态登上文坛,高唱时代战歌,呼唤人们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诗人在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探索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大白
(1880-1932)
1929
1929
1930
(重新出版时间)
诗集《再造》
《丁宁》、《卖布谣》
《秋之泪》、《邮吻》
(大多写于20年代)
他的诗有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进步倾向,但对工农大众的苦难,往往只能给以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怜悯。随着革命的向前发展,情绪日益苦闷消沉,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大。他的诗带有从旧诗蜕变而来的痕迹,用笔重,少含蓄。他的诗作多采取歌谣形式,浅显通俗,语明快,缺点是用笔太重,一览无余。
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过较大的影响。
 
(19.4-1933)
1927.8
1934.6
1936.4
诗集《草莽集》
《石门集》
《永言集》
是一个充满凄苦与忧愤的诗人,对人生怀有深刻的悲观。诗意境优美,音调象一串透剔玲珑的珍珠,但思想却极虚无。他的诗多是歌颂青春的热情,游子的哀怨,愤怒者的孤寂以及含有哲理意味的思索,于精心的构思中显示了轻倩婉约的特色。有些描写恋情和抒发爱国思想的诗作,大都语言晓畅,有节奏美,较多的接受了古典词典的影响。
为绵延至今的汉语十上行诗的写作开辟了道路。
 
1911-1942
30年代
诗集《茫茫夜》、《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长叙事诗《六月流火》
早期诗作的基本主题是埋葬旧世界和追求光明,表达勇于牺牲的情思,运用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加入中国诗歌会后,在保持其热烈奔放的一贯特色的同时,诗风转向质朴、平易,语言朴素无华,刚健有力,具有大众化特点,体现了中国诗歌会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最多产的作家和诗人,为现代诗歌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09-    )
30年代
诗集《冷热集》
《战歌》
作为中国诗歌会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慷慨激昂,现实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对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冷热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一部讽刺诗集。
王亚平
(1905-1983)
 
1935
1936
1936
 
诗集《都市的冬》
诗集《海燕的歌》
长诗《十二月的风》
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明快爽朗,不乏细腻之感。
诗歌创作和理论始终贯穿着大众化的思想,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和群众组织工作。
  
(1900-1957)
30年代
《福建三唱》
长叙事诗《乡曲》
诗集《心曲》
《受难者的短曲》
早期诗受象征派的影响,带有颇浓的抑郁感伤情绪和旧诗词的痕迹。加入中国诗歌会后的创作,表现了广大农村的阶级斗争现实和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强烈要求。语言质朴通俗,情绪乐观向上,直抒胸臆,显示了该派诗人的现实主义诗风。
 
辛笛
1912- 
三、四十年代
诗集《珠贝集》、《手掌集》、《九叶集》(与人合集)
早期诗受李义山、姜白石的象征手法和西方象征主义诗风的影响,表现青春梦幻,常蕴含着中国旧诗的情调与氛围。后赴英国受到艾略特、里尔克等现代派诗人的影响,便在怀念祖国、抒写乡愁的诗作中,表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诗风。
 
光未然
 (1913-  )
三、四十年代
诗集《五月花》
组诗《黄河大合唱》
长叙事诗《屈原》等
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音响和谐,极富感染力。
 
李广田
(1906-1968)
30年代
《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芳合著)
诗集《春城集》
文如其人,质朴、诚实、文风自然浑厚。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对光明的憧憬与追求。
李金发
(1900-1976)
1932
1927.5
1929
忆上海/无名的峪
太息
诗集《食客与凶年》
诗集《岭东恋歌》
 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多哀叹人生的艰辛,前途之涉茫,往往愁绪填胸,抑郁凄凉,甚至消沉颓废,绝望厌世。采取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讲究暗示,追求意与境的契合,重视刹那间的幻觉,多省略跳跃之笔,语言驳杂,晦涩、欧化,读来令人费解。在白话里掺杂了中国文言,又采用自由体,造句奇特,不能让人理解。
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坛。标志着象征诗派的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以鲜明的特色引起了文坛的注视。
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郑振铎
(1898-1958)
1933.3.9
1937.10
我们的伤痕永不在背上吴淞江的峭兵
新诗集《战号》
 
 
林徽因
(1903-1955)
 
笑/别丢掉               
 
 
汪静之
(1902- )
1927.9
1938
《寂寞的国》
 
早期诗作大胆、袒露地歌唱男女情爱,显得天真浪漫,质直单纯。手法简单、明了,少宏深、幽渺之致。
表现了反叛封建世俗的精神。写出了孩子们纯洁的心声,表现了坦率的少年气度。
沈尹默
(1883-1971)
1929
诗词集《秋明集》
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和自我个性,用明媚的自然风光衬托人世的凄凉,以激发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艺术上以运用旧诗音节入新诗而见长,巧于构思讲究含蓄。
在我国的新诗倡导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
闻一多
(1899-1946)
1928.1
奇迹
诗集《死水》
早年作品颇受唯美主义的影响。诗作感情的热烈深沉,想象丰富神奇,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风格雄浑阳刚,诗风典丽凝重。《死水》是他痛苦的绝望的诅咒。
是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新格律诗的探索,作出了生要贡献。提出新诗“三美”的主张。体现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胡也频
(1903-1931)
1929.1
诗集《也频诗选》
文笔流畅明快,时代气息浓重。早期作品取材较广,但对生活度的概括和深度的概括尚嫌不够。
 
 
(1902-1985)
30年代
诗集《野花与箭》
《为祖国而歌》等
追求作品的高度艺术真实,追求艺术和人生的一致。
 
力扬
(1908-1964)
 
1933
1939
《枫》
《我在守望着》
诗集《枷琐与自由》
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下笔郑重,极少粗糙之作。他的诗感情深沉而不低回,高昂而不流于浮泛,语言朴实清新。
反映了一个要求革命的知识分子对现实斗争生活的严肃思索。为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留下了切实的成绩。
柯仲平
(1902-1964)
1938
 
1939
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
《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
早年诗作颇受郭沫若《女神》影响,抒发一种狂飚突进式的感情,显示了蓬勃高涨的爱国潮流的某些侧影。他的诗激情洋溢,革命精神充沛。《边》诗和《平》诗是用叙事诗形式表现工农群众斗争较早的作品。
努力采用和吸收民间歌谣和群众的日常口语,注意表现形式的大众化,诗歌节奏明快整齐,易于朗诵,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
柔石
(1902-1931)
1930
《血在沸》
作品大都笔调简洁,语言流畅,感情深沉细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一览表(1917—1927)

下一篇竹林七贤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