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诗句原文与背景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字词释义
草长莺飞:“草长”指草木生长,“莺飞”指黄莺飞舞。描绘了春天里,草木蓬勃生长,黄莺欢快飞舞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月天:点明了时间是农历二月,此时正值春季,大地复苏,万物焕发出新的活力。
拂堤杨柳:“拂”有轻轻擦过之意,“堤”指堤岸,“拂堤杨柳”描绘了杨柳的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醉春烟:“春烟”指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醉”字将杨柳拟人化,仿佛杨柳也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春天的烟雾之中,生动地表现出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的柔美姿态和春天的迷人景色。
诗句意境
视觉画面: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在农历二月的天空下,大地一片葱茏,绿草如茵,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黄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欢快的鸣叫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堤岸上的杨柳垂下细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少女的长发在飘动。远处,水泽和草木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如烟如纱,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
情感氛围:诗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生机勃勃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种美好的春日景象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温暖和欢乐的世界之中。
艺术特色
动静结合:“草长莺飞”是动态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拂堤杨柳”则是静态描写,描绘出杨柳的柔美姿态。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层次感。
拟人手法:“醉春烟”将杨柳拟人化,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杨柳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魂,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迷人景色,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用词精妙:诗人用“长”“飞”“拂”“醉”等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春天里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动态,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表现力。同时,“草”“莺”“杨柳”“春烟”等名词的选择也非常恰当,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象。
作文征稿:
中国少儿艺教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