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齐鲁之地、孔孟之乡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专项子课题,上海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团队联合厦门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省考古研究院和烟台市博物馆等13家机构,对山东省境内18个遗址的69例样本进行古基因组提取、混合模拟分析,描绘出近6000年来生活在山东地域的人群基因之变,以分子考古手段描述了中华民族在齐鲁大地上实现“血脉融合”的动态过程。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子刊《当代生物学》。
文少卿表示,这是他们首次从大汶口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商代、周代、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考古遗址中获得有效的古代人类基因。
研究显示,山东人群在历史上经历了数次“融合期”并最终进入“稳定期”。
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人迎来第一个“融合期”。在这个时期,来自当地的采集狩猎人群(与东北亚人群更接近)、黄河中游农业人群、中国南方古代人群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相互融合。
商朝时,山东是商族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在武王克商后,周天子在山东境内分封了齐、鲁、滕等诸侯国。科学家对取样于商周时期山东5个考古遗址的古人类基因组加以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山东又经历了较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和融合——中原人群再次大量迁入山东。
随后,经历秦汉一统中国,山东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再度趋于稳定,直至与现代山东人群几乎相同,基本“定型”。
“通过古代人类基因组研究,我们重建了一部从史前文明时期至今的山东人群遗传史。”文少卿说,如今,随着古代人类基因组研究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考古正掀开“见物也见人”的新篇。(记者孙丽萍、丁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6000年前山东人来自何处?科技考古“读基因、识祖先、探文明”,作者:孙丽萍、丁汀,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ulture/20240828/1fe24f62baea4018bbefb4a321b9fe4e/c.html)
下一篇数字文博,让文物走进生活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