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其原名即为《书》,又称《书经》。这部著作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内容主要涵盖了虞、夏、商、周四个时代的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其中,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各个时期的政治言论和史事。
据传,《尚书》是由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编选而成。孔子晚年致力于修订六经,其中就包括《尚书》。他通过整理、筛选和编辑,将古代的历史文献和事迹汇编成这部重要的著作,使之得以传承至今。
《尚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皇室文集,更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历代儒家学者都将其视为研习之基本书籍,通过对其深入研读,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以及文化风貌。
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尚书》形成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个版本。西汉初年,伏生口述了二十八篇《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而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则被称为《古文尚书》。这两部《尚书》在后世经过多次整理与传承,最终形成了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
尽管《尚书》在传承过程中历经沧桑,部分篇章的真伪也存在争议,但其作为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的地位无可动摇。它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尚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