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中国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具备完整防御体系的石城是怎么布局的,滕州岗上遗址南部墓葬区发现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遗址又有哪些新发现,孙家岗遗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点……
12月29日,从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等四项重要考古成果取得重要发现,将有力推动我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海岱及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
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遗址
发现完整防御体系的瓮城遗迹
▲ 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龙山时代石城发掘区航拍图
后城咀石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后城咀村。石城占地约138万平方米,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150米,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由瓮城、外城、内城构成。2019年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后城咀石城瓮城部分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 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龙山时代石城瓮城城门部分航拍图
“截至目前,后城咀石城城门区域累计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揭露城门1座、马面2座、台基4处、墩台2座、墙垛6处、城垣2段、壕沟2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建恩介绍,目前基本明确了由瓮城前通道、瓮城壕沟、瓮城、瓮城城门、城门组成的半月形防御体系。后城咀石城瓮城结构与已发掘的石峁、下塔等同期石城存在明显差异,却与中原二里岗文化望京楼城址同类建筑相似,即以壕沟间隔处形成进入瓮城的通道,通道两侧分立“阙”式建筑,瓮城内空间充足,入城为直线门洞式等。
“后城咀石城瓮城是中国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具备完整防御体系的瓮城遗迹,将马面、瓮城的出现年代提前至龙山时期,其城门结构特征在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中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与中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考古学材料。”专家表示。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
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陈岗村,其中大汶口文化城址面积约 40 万平米。202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岗上遗址北部居址区和南部墓葬区进行了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约1000平米。
通过对居址区的发掘可以初步复原房屋的修造方式,即对原始地面进行整体烧烤,再对低洼处填充较大烧土块,其后铺垫细碎烧土粒,最后挖掘基槽及柱洞。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朱超介绍,在南部墓葬区共发现墓葬12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墓葬以大墓为首呈三排分布,根据墓葬规模、有无葬具、随葬品数量大体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其中,发现的四人合葬大墓,葬式较为特殊。大盖板下为并排联棺,4人均随葬象征军权的玉石钺,从随葬钺的数量、材质、体量可明显看出身份等级的差异。大中型墓葬有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出土。有放置大口缸、猪头、猪蹄骨的习俗,人骨多有局部扰乱现象。
▲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玉器
“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因其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及玉器的出土,岗上遗址的区域中心地位尤为凸显。”专家表示。2020年度的发掘对考察聚落布局,了解聚落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岗上遗址考古新发现丰富了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心性聚落内涵的认识,对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湖南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是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年代约为距今5000-4000年。由内外两圈城垣和壕沟构成,面积约25万平方米。2018年至202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连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城垣、墓葬、窑址、房址、灰坑等遗迹共300余处,出土陶器、石器、木器、玉器等遗物800余件。
▲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全景
“通过考古发掘对七星墩聚落(群)历时性演变、聚落内部结构、聚落之间的宏观关系等形成初步认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良智介绍。
距今5000年,“外圆内方”的两圈城垣开始修建。城垣外侧均有壕沟,内城东垣中部和南垣中部各有一水门,外城东垣中部也有一水门,进出城的主要通道应是东部水门,城内外水系发达。距今4500年左右,七星墩古城发展到鼎盛阶段。这一阶段出现大量具有礼器特征的泥质红陶长颈鬶等;聚落规模扩大,外城城垣向外扩建20米,内城文化遗存分布范围扩展到内城垣的内坡;城外大荆湖周边出现30余处小型遗址,形成以七星墩为中心的聚落群,遗址之间分布有水稻田。距今4000年左右,大荆湖周边聚落消亡,外城城垣废弃,外城无人居住,但内城城垣尚在,且内城文化遗存分布范围较前一时期扩大。具有礼器特征的陶器基本消失不见,出现较多夹砂红陶厚胎平底筒形器。
专家表示,七星墩古城遗址是湖南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外城近圆形,内城呈长方形,“外圆内方”的双城结构在长江中游地区属于首次发现,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针对其文明演进模式、文化兴衰原因的研究和探讨将极大丰富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内涵。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
填补了洞庭湖地区在距今40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上的空白
▲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墓地南区(部分)墓葬分布
孙家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群乐村,地处洞庭湖平原西北部。遗址有环壕聚落和墓地两大部分,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遗址主体文化堆积大致属于肖家屋脊文化,绝对年代在距今4200-3800年间。
199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该遗址墓地进行过发掘,揭示出33座长方形土坑墓,出土了包括透雕龙凤玉佩在内的26件玉器和一批陶器。
2016年至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孙家岗遗址墓地进行发掘,先后发掘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墓葬310座,基本完成对该墓地现存全部墓葬的发掘。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亚锋介绍,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玉器两类。出土陶器共计980余件,皆泥质陶,以带领广肩的罐类器为主,其次是壶、杯、圈足盘、豆、钵、器盖、带盖小罐和鬶等。出土玉器154件,绝大多数是器型不辨的玉器残片或残粒,完整或较完整可辨器型者41件,具体器类有笄、鹰首笄、璜、鸟首璜、坠、璧、管、珠、环、冠状器、凿、纺轮和虎、鹰、龟、蝉等动物以及神面形象的佩(牌)饰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神面牌饰和各种动物形象造型玉器。考古学研究表明,孙家岗遗址墓地出土陶器中有大量肖家屋脊文化风格陶器,是中原龙山文化煤山类型和造律台类型与本土传统石家河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原文化南下影响洞庭湖地区的实证。
“孙家岗遗址墓地的发掘,填补了洞庭湖地区在距今40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上的空白,也是迄今为止已揭示出的规模最大的一处肖家屋脊文化墓地,且结构完整,布局清晰,为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专家表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ww.kgzg.cn/index.php/a/396970.html)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