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2016国考申论作文以水为师解析+范文

作者:苗恒     来源:未知     时间:2016-11-29
8164

   

    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聚焦“城市发展智慧”,考查“水智慧对于城市发展的启发”,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既“接地气”充满生活化,同时也凸显哲学智慧,发人深思。

    主题选择围绕城市水系,“上善若水”“以水为师”凸显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副省和地市主题一致。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围绕“水的智慧”展开,向“水与城市建设、扶贫”等方向辐射。



【申论题目以水为师解读】2016年的国考申论作文题以柔见刚,以“以水为师”命题,围绕“水智慧与城市发展”这个主题开写。上一次考查命题作文还是2013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中的《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整个题目从水资源之于生态角度的利用,再到都江堰水利工程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人中庸仁爱思想,进而引申出水之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最后联想当下水之于我国目前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申论题难不难?据一位有经验的专家分析,今年申论从整体上来看体现着内在思辨。一方面体现着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却又紧密结合着当下热词。所以需要考生既要能够从“水”这个字的狭义含义去引申,又需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个更为广义的角度去思考。

【申论作文以水为师范文】                    以水为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平静的水域是一面明镜,比如雪域高原上的圣水湖,水质澄澈,波澜不兴,倒映蓝天与白云,悠然自在,一览无遗。宁静中,我们看到湖光山色宛若仙境;清澈中,我们见到巨细无遗被一一展示。只有当我们的心绪平静如湖水,我们的思维才是最冷静理智的。它是一流的画家,将万千景致尽收于尺幅之间;它像一位临窗而坐,品味岁月静好的独处的女子,淡定,从容,婉约。静水深流,平静是一种涵养,一种能力,一种超脱的境界。因这超脱,范仲淹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才会吟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感怀,横遭贬抑的柳宗元才会俯下身来,发现小石潭底活泼洒脱的世界,苏东坡才会泛舟赤壁旷达自乐,欲与天地较短长。真爱无痕,真水无香。平静,是绚丽过后的淡然,浓烈之后的素雅,激切之后的从容,繁芜之后的简洁;是全力以赴后的顺其自然,是牵强求告后的随缘自在,是卸下面具后的赤子热肠,是拨云散雾后的庐山真面。孤处一隅不觉寂寥,觥筹交错亦不觉喧嚷。只有内心清净,心态平和,方能洞悉天下真理;只有看淡成败得失,才会拥有洒脱自在的人生;只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定力,才会少一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抱怨。以水为师,就是学习它平和的心怀,从容的姿态,淡定的气度,深厚的定力。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陕西等9个省市自治区。当它从秦晋大峡谷滚滚穿过时,宽阔的洪流骤然被两岸峭立的石壁所束缚,在极高的落差中翻腾奔涌,震撼激射,形成景色奇丽、世所罕见的壶口瀑布。“黄河远上白云间”,仰观水幕,滚滚黄河自天际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飞泻的瀑布反复激射着岩石和水面,发出巨大的声响,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这是激荡的水,这是动态的水。它厌倦了高原河谷间缓慢的流速,它要在这一瞬间将自己的能量全部释放,将自己的壮美全部展露。静则如明镜,不染尘埃,淡定从容;动则雷霆万钧,势若奔马。动静相宜,把握时机,该出手时则当仁不让。这是倾泻的水给予我的又一个启示。所谓厚积薄发。长久的隐忍正是为了瞬间的爆发,否则人生的价值将从何体现?然而如今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储备,才可能使梦想成为现实。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当我们的才华足以支撑自己梦想的时候,我们将崭露头角,成为众人仰望的风景。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评论自己的文章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水,无色无形,变幻莫测。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外圆内方,人生之道。当它流经山地或河川时,当它遭遇障碍如险滩、乱石或悬崖峭壁时,它从不因为阻隔重重而停滞不前。或洄旋,或分流,或冲击,或渗透,或滴水石穿,或另辟。它会想方设法克服障碍,保持自己一往无前的品格。而水依然是水,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它不会因为与障碍的冲撞而导致自己遍体鳞伤。做人如水,刚柔相济,就可以轻松地适应任何环境,善于沟通交流,减少人生中不必要的跌倒与受伤。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是宋代文学家周密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浙江海潮最为盛大的时候。所以中秋节前后,沿江的人们必扶老携幼倾巢而出,来观赏这一雄伟的奇观。作为自然景观,海潮总是如约而至,像守时的客人,为游人展现自己最壮丽华美的身姿。海潮又名潮汐或潮信,因其涨落有定时,而且从未失约,故名“潮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水尚如此,况于人乎?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君子守信,一诺千金,只因诚信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江流万千尽归海。无论是潺潺而歌的小溪,还是汹涌澎湃的江河,大海都是它们最后的归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寓意做人要像大海一样,具有包纳万千气象的广阔胸襟,以容纳和交汇来形成一种超常大气。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是说大海之所以无边无际澎湃不息,是因为它不拒绝每一条细小的河流。学习和交友也是如此。只有博学审问,虚怀若谷,才可能集众人之长为我所用。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胸怀,讲的还是“有容乃大”的道理。以水为师,就是练就它包藏万汇而本身却依然纯净透澈的品质。

静水照大千,的确如此。当它波澜不兴时展示的是一种定力,避高趋下时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时体现的是一种追求,随物赋形时又是一种智慧;一泻千里时呈现的是一种坚定决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海纳百川时又是一种气度;滴水石穿是一种毅力,洗涤万物是一种奉献。水的美德,何其多也!以水为师,集诸多美德于一身,成就君子气度,王者风范;以水为师,我们定会领略到人生旅途的别样景致,取得如大海汪洋般厚重丰硕的收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大学生抄袭论文拿奖被同班同学联名举报

下一篇微信自媒体出书热为哪般?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