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什么是“好老师”?陪伴学生成长、鼓励他们从兴趣中找到学习乐趣一定是必备品质之一。昨日是教师节,江汉区唐家墩小学语文教师刘学军,登上长江日报和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137期,分享自己鼓励孩子们写小说、填歌词,用文学创作陪伴学生成长的故事。
用音乐和画画引导孩子学语文
老师就要为孩子找到展示诉求的平台
“从教26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成长需要的,就是分享、参与和陪伴。”今年45岁的刘学军在学生和家长中人气颇高,昨日,不少与他素不相识的家长,带着孩子从青山、武昌等地赶来。讲座还未开始,不少孩子就围在刘学军旁边,希望能够跟刘老师合一张影。上台后,刘学军用一句总结开始了分享。
2012年起,刘学军开始带着孩子们创作出版《龙族精卫》《龙族轶梦》《龙族一脉》《龙族止戈》《龙族未闻》《龙族一家》《龙族拓印》等系列儿童文学作品,最开始只是在唐家墩小学,慢慢地,武汉市有20多所学校的学生参与进来,现在,丛书已经形成了8个系列,出版累计40余万字,他设计的“龙族互动艺术文学创作平台”,还吸引了不少家长参与其中。
刘学军介绍,《龙族》系列的书,其实是溯源经典、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以《龙族精卫》系列为例,故事源自中国古老的传说《精卫填海》,“精卫族”生活在一个叫作“双层森林”的神秘地带,他们能够飞翔,拥有“超能力”,不少故事情节灵感直接来自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充满想像力,被师生们称为“汉版”《阿凡达》。
“我们有八大板块,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来投稿。”刘学军举例,《龙族轶梦》源自庄子的故事;《龙族一脉》适合喜欢地理和旅游的同学;《龙族止戈》关注的就是战争史实……他说,孩子们找到喜欢的角度,任意投稿,最终形成一部大家共同完成的作品。书中的配图、主题曲,不少也是来自孩子的填词和绘画。
谈起最初带着学生一起写小说的原因,刘学军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孩子不喜欢写作文,但可能在绘画、音乐或者其他领域很擅长,“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天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方法,通过鼓励创作的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
他说,当孩子抱怨不喜欢写作、没有材料写、写不长的时候,自己总是会问,那你喜欢什么?如果孩子说,喜欢绘画,他就会鼓励孩子去画,“在绘画的创作中,可能一个故事也在他心里酝酿。”刘学军说,不少给龙系列书本创作插图的孩子,最后都可以同时完成作文。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我的班上,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可以写出很好的歌词。”刘学军说,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就能看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就要为他们找到展示诉求的平台。
大讲堂变身欢乐课堂
家长孩子一起玩起成语接龙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刘老师吧。”互动环节中,刘学军邀请了十对学生和家长上台进行“换词接力大赛”,主持人“考起”参与活动的一个小男生,他想了想说:“慈眉善目。”
跟孩子们说起话,刘学军一直是蹲下身,脸上带着微笑。
刘学军说,作为老师,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感受每个孩子的成长。现场,他播放了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暖暖春意》,这首歌是《龙族精卫》第一部的主题曲,歌曲中的女声干净动听。
刘学军讲述,歌曲的演唱者之一赵芳玲同学,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从来没有学过声乐。在学校的一次海选中,他发现赵芳玲可以胜任主题曲的演唱,于是把她带到录音棚。“我们教她识谱,一个字一个音的学习录制,最终效果非常好。”后来,赵芳玲又登上了武汉市的六一儿童节晚会,还赢得了长江日报常春藤名校免费游学大奖,第一次踏上美国之旅。
今年江汉区的“六一”晚会上,刘学军的学生们表演了根据《龙族》系列改编的舞台剧——《雪色精卫森林》。他说,提前在录音棚录音时,孩子们忙活了一整天,到晚上也没有一个人说累。
去年国庆期间,刘学军和团队前往香格里拉,给藏族的孩子们上作文课、一起编写童话。看到藏族的孩子们生活条件艰苦,走几个小时山路上学都是家常便饭,回汉后,他组织捐赠了价值25万余元的衣物、书籍和文具等,送到藏区,参与的孩子们都很积极。“带领孩子们参加一些爱心活动,这些都是情真意切的写作素材,孩子们也学会了感恩和珍惜。”
刘学军说,今年,他计划继续拓展《龙族》系列作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同时,新的剧本和微电影也在筹划之中。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