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90后美女作家历时7年终于写完140万字网络小说

作者:记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6-09-08
20890

网络文学深受80后、90后的喜爱和追捧,在地铁、公交车上,总能看到年轻一族拿着手机看网络小说。今年6月起,一部名为《凤翔舞殇》的穿越玄幻小说在“起点中文网”上进行连载,获大量好评。南都记者了解到,该作品目前已经完稿,共耗时七年创作,字数达140万字,作者“朱明承夜”本名刘林鸿全,是名90后才女,祖籍江西,户籍是厚街竹溪社区人,目前在厚街工作。

手稿厚度堪比汉语词典

刘林鸿全1990年出生,是厚街镇文联的一名普通办事员,平时主要负责文化宣传工作。

记者看到《凤翔舞殇》的手稿时,大感惊讶———4开大小的纸张垒成一大沓,厚度和“大部头”现代汉语词典有得一拼。面对这洋洋洒洒的140万字,不禁纳闷到底都写了什么?点开网站连载页面,可以看到小说的故事梗概:一个普通的女高中生在小巷里逛街的时候偶遇女店主,白白得到了一只双龙金手镯。没过多久,她被对方带回了遥远的战国时期,发现自己的王族身份和血统,并意外成为君王,开始经历重重人性考验……

刘林鸿全告诉记者,在念高二时的一个周末,她在莞城老城区的小巷里闲逛,无意中相中一只样式古朴的双龙花纹金属手镯,非常喜欢,当即买了下来。后来每次细细打量手镯上面精致的雕刻花纹,就忍不住脑洞大开,幻想着双龙手镯是件带有神力的绝世宝物,并引发一连串的奇妙故事,于是琢磨着要把它们写成小说记下来。碍于高考升学压力,刘林鸿全并没有立即执笔写作,而是随身携带便条纸,一有什么古灵精怪的想法就立即记到纸条上。等到高考一结束,她就马上陷入疯狂的写作状态:晚上趁父母熟睡,偷偷开灯通宵写稿;早上休息几个小时,吃过中饭以后又埋头挥笔。

“原先我没想过要写这么多,但是平时闲来无事做就会提笔,所以七年间断断续续地码成了如此长篇。”刘林鸿全坦言,随着故事一点点展开,不断地融入新的人物角色,增设各种戏剧情节,她觉得越写越带劲,不知不觉地就把女主角从18岁到81岁的坎坷人生编了个尽。

受父亲影响热爱古典文化

通过一双手镯就能引起无穷文思,原来是得益于其父亲的从小悉心教育。

“我爸是中文科班出身,对我很注重在文学素养方面的栽培。”从3岁开始,刘林鸿全便被父亲要求背诵上百首古诗词,到6岁时,她已能脱口熟背《琵琶行》、《氓》、《孔雀东南飞》等被列入高中课程的古文。刘爸爸最喜欢在饭桌上突击抽查,一家三口正吃着喷香饭菜时,冷不防地来一句:“鸿全,给我背一段《诗经》?”、又或者是询问女儿一些历史典故。而刘爸爸自身呢,在平日生活里就很爱看历史书籍,也经常对她说起历史人物故事。潜移默化地,刘林鸿全便深深地爱上了历史学科,喜欢阅读古籍,研究旧史中的人文风情,同时收获了斐然的文采。

阅读兵书、药典以助创作

“很多人以为,写穿越玄幻类小说,尤其是架空朝代的,全凭想象虚构即可。实际上,每一章节的故事内容都可能有其相对应的历史人文背景,且需要广泛的领域的知识作支撑。”在刘林鸿全的书架上,陈列着一排排古典书籍,如《孙子兵法》、《诸葛武侯心书》等兵法名著,也有《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中草药典籍,乃至《中国古典园林史》等建筑相关书目,这些都是她因为小说创作需要而买来查阅的。

记者随手翻看《凤翔舞殇》手稿,其中第30章中描写到两名年轻男子以草药为引子出题考人:“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接骨妙医兮,老实忠诚;黑发未白兮,大鹏凌空。”每一句话对应一种中草药,需要十分了解其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才能作出,而光这道题就囊括了穿心莲、杭菊花、生地、益母草等多个品种,让读者不由得赞叹作者涉猎之广。

《凤翔舞殇》节选

语文课上,年轻的女老师理理长发,扫视下面鸦雀无声、黑压压的一大片脑袋:“曹丕的《短歌行》、《燕歌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到此就全部讲完了。现在,同学们开始背诵,背完了的举下手,我等会儿检查。哎,武滕凤,你别光顾着看课外书了,你也背书啊!”

死气沉沉的课堂总算有了其他人的声音,武滕凤挠挠下巴,极不情愿地放下厚厚的《旧唐书》,飞速扫了一眼课本,右手像敲键盘一样轻而快捷地敲着桌子,半分钟之后举起了手:“老师,我全背完了。”

“你就全背完了?这么快?武滕凤,你来背吧。”老师跃跃欲试。

“背多麻烦啊。老师,我还是秀一下书法吧。”武滕凤自信一笑,挠挠下巴,走上讲台,一边流利背诵,一边用隶书飞速板书,右手飞快地在黑板上做着敲键盘的动作:“《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写完后,她又用楷书很潇洒地板书道:“《短歌行》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明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记者,来源:南方都市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同学们啊,你们写的作文为啥长得一个样?

下一篇孩子,你为什么要在作文中撒谎?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