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爱读书的孩子写作不会差

作者:苗恒     来源:山西新闻网     时间:2016-04-20
13363

   李禹东,1988年生人,从读小学时开始“舞文弄墨”,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目前有长篇侦探小说《夜案》、悬疑长篇小说《罨》、杂文集《狂若处子》、散文集《带刺的莎士比亚梦》和小说《人间犬吠》《失焦》等作品问世。

  小荷初露

  与别的孩子喜欢玩具、零食不同,李禹东对于写作的热爱从读小学时就开始了。

  “我那时最喜欢《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被那些曲折的探案情节和探案者的智慧所吸引。”不论是课间时间,还是睡觉前的片刻,抑或是每天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李禹东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阅读古今中外的侦探文学作品,比如《狄仁杰办案》《杜平探案全集》等作品。

  不仅是喜欢阅读,李禹东还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在稿纸上写一些侦探题材的故事。“最初是单个的小故事,同学们成为了我的第一批读者。”李禹东颇为自豪地说,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他已经是同学们中小有名气的“小作家”,颇受敬重。

  除了为同学们编写情节曲折的侦探故事,李禹东还有另外一项职责,那就是帮助受到老师批评的同学完成书面检查,“班里同学交给老师的书面检查中,99%都是我写的。”

  读小学五年级时,李禹东的母亲给他布置了奥数作业,却发现他阳奉阴违,抛下奥数作业,偷偷看课外书。因李禹东的父亲工作较忙,顾不上照顾孩子,火冒三丈的母亲甚至请来了李禹东的二舅来“管教”自己“不务正业”的儿子。

  但从事文字工作的李智却在这时发现了儿子在写作方面的天赋。一日,李智出版行业的友人到访,偶然见到了李禹东的作品,对其文采和想象力大为赞叹。

  “他写道,警方追捕嫌犯驾驶的车辆时,忽然发现车辆‘失踪’了 。原来嫌犯使用遥控技术换掉了车牌……”友人还劝说李智,找个出版社,把李禹东写的侦探小说出版了。

  但一番思索后,李智拒绝了,“我觉得这些作品还略显稚嫩,我也不愿让孩子过早为自己一点小小的成绩骄傲。”

  叛逆青春

  初中时,李禹东进入山西省实验中学读书,这是一所非常有名的省级重点中学,教学质量很高,老师对同学们的文化课要求非常严格。

  而此时的李禹东,依然沉浸在对文字的热爱中,此时他已开始涉猎英国经典文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时,他的眼睛却盯着狄更斯、哈代等作家的文学作品。

  “从初一开始,我的数学成绩就开始直线下降,测验考试成绩从9分到59分都有过,做对的都是蒙的,从未上过60分。”对于自己在学校文化课方面的表现,李禹东毫不讳言。

  此时,李禹东也感受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与读小学时有着天壤之别:读小学时,同学们知道他会写侦探故事,会帮大家写书面检查,对他很是敬重;此时,学习成绩“垫底儿”的他是被老师、同学所忽视甚至是鄙视的。

  加之李禹东个子很高,排座位时老师把他排在最后一排,“我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后面,与拖把、扫帚为伍。”李禹东说,父母此时已经意识到他严重偏科带来的危害,开始给他联系课外辅导老师补课,但遭到了他的排斥。

  忍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进入青春叛逆期的李禹东开始打群架、混社会,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孩子”。幸运的是,在读初三时,李禹东遇到了一名非常善解人意的老师,“他叫樊俊普,我在后来的作品中,曾用上万字的篇幅回忆了他对我的影响。”李禹东说。

  在樊俊普看来,要让学生信服,不是靠批评与训斥,而是靠心灵的沟通。面对李禹东这样的“差生”,他用心灵的沟通让李禹东恢复了正常的状态,“我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开始为中考做准备了。”

  2004年,李禹东参加了中考,总分为440分,而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中部的录取分数线为575分。但凭借在写作方面的出色表现,李禹东升入了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中部。

  文采渐现

  “让我欣慰的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在成绩一落千丈的状况下,儿子仍然坚守对写作的热爱,从未放弃读书和写作。”李智说,此时,他已经意识到儿子未来的人生将要和大多数的寻常孩子不同。

  青年时期,李智也曾经非常热爱读书和写作,但受到贫困的家庭条件和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影响,他不得不把梦想扼杀在萌芽阶段,儿子却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延续他的梦想。

  “现在条件好了,我当然要支持他。而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过人天赋,也坚定了我的信心。”李智说,儿子在读初中时,文化课成绩很差,还打群架、混社会,他告诉儿子:“既然你那么喜欢读书写作,就不能把这个爱好放弃了。”

  当时,李智和儿子约定,让儿子每天完成1000字的文字作品,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或者是别的题材,“但每天都要有新内容。”李禹东某天如果未照做,下班晚归的父亲就会把他从睡梦中叫起来,如约完成“作业”。

  但约定持续到第二个月时,李禹东就发现自己脑袋里“没料”了,他开始继续读书“充电”。在父子的约定下,李禹东完成了一些作品,包括他后来出版的一些作品,如杂文集《狂若处子》就收录了当时的一些读书笔记。

  虽然在樊俊普老师影响下,李禹东开始把一些精力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但薄弱的文化课基础还是让他在学习中深感吃力,传统的应试教育对他来说,就像一个束缚着他、让他难以展示文学才华的桎梏。

  为了鼓励李禹东,增加他在学习文化课方面的信心,父亲李智开始着手联系出版社的朋友,帮他整理、出版了他在读小学时完成的15万字的侦探小说《夜案》。散文集《带刺的莎士比亚梦》、杂文集《狂若处子》、悬疑长篇小说《罨》也在此后陆续出版,李禹东的文学才华开始逐渐绽放。

  赴英读书

  2006年冬天,实在难以继续忍受传统教育的李禹东在给班长留下一张请假条之后,彻底离开了学校。

  “以我的学习成绩,我发现按部就班地读完高中、参加高考这条路,我根本走不下去。”时隔多年,李禹东谈及当时自己放弃国内传统应试教育时说,他当时就计划去国外读书。

  而当时,李智正拿着儿子已经出版的几部作品在北京奔波。他说,他已经面见了国内某知名大学的负责人,“那个校长已经答应,把李禹东以文学特长生的身份特招入学。”可他忽然接到电话,儿子已经从学校不辞而别,“他退学了,而且计划去国外读书。”

  虽然对儿子放弃国内某知名大学感到可惜,但李智还是郑重地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说,他读了很多英国作家的书,有英国情怀,想去英国读书。”虽然知道去英国读书的费用在各国中是最高的,三年学费可能需要近百万元人民币,但李智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他出去开拓一下视野,对他的写作很有好处。”

  2007年,李禹东进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当我远远地在飞机里看到泰晤士河后,我心潮澎湃——我想去那里,寻找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足迹……”更让李禹东激动的,是这所学校里有他最钟爱的书籍,“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是全英国第四大综合图书馆,第三大大学图书馆,其藏书量和规模之大,让人惊叹。”

  全职写作

  2010年7月,李禹东毕业归国,开始了全职写作。他为自己列出了严格的读书计划,每天的读书时间有6—7个小时。在完成一些阅读计划后,李禹东会外出走访、旅行,为写作积累素材。仅2016年至今的几个月时间,李禹东已经读完了近60本史书。对于所读的书,李禹东还系统地做了笔记,写作时需要用到相关资料时,他可以把笔记拿出来检索查阅。

  对于儿子每天大量系统地读书,李智感到非常自豪:“现在的人都很浮躁,能这样读书的人不多了。他文理史哲、古今中外的书都能系统去读,也能不落窠臼,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说好。”比如,对于林语堂的作品,李禹东认为,林语堂适合做学问,但在写作方面,有点过于“卖弄”;曹雪芹的《红楼梦》,无非是讲了一个“三角恋”的故事。

  李智介绍,儿子毕业回国后,陆续出版了《人间犬吠》《失焦》等作品,受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等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他还应邀到山西、北京等地的中学、大学演讲,每次都不用准备书面稿件,就可以侃侃而谈,受到师生的好评。毕竟他读了很多历史书籍,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对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李禹东在山西卫视某访谈节目担任嘉宾时,曾提出质疑。他说,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但所谓“园丁”,就像修剪花草一样,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孩子“修剪”成统一的模样,“难以做到尊重个性,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

  李智也认同儿子的观点,他说,中国传统教育不能够按照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来培养,“上大学应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可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就业时,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即使你有能力,也没有出路。”

  虽然儿子在写作方面已经早早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出色的成绩,但李智坚持几条原则,那就是拒绝像一些文坛“驰名”的青年作家那样,进行商业化炒作,“让他以作品说话,不参加那些有猫腻的评奖。”李智说,厚土才能长出壮苗,儿子现在大量读书,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他希望儿子以鲁迅为标杆,他相信,儿子通过不断努力,日后可以在文坛成为“旗帜性的人物”。

(葛海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山西新闻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写作让人长寿:活到老,写到老

下一篇90后小鲜肉作家当道,写作也成了看脸的行业?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