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2016高考作文题预测系列之:手机+文明

作者:苗恒     来源:未知     时间:2016-01-18
38009

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几年,开车、走路、聚会、上班……长时间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几乎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通过一张嘴巴,而是通过一根手指。

对这种“低头族”现象如何看待?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又有人说:手机使我们在方寸之间,知晓古今中外,“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还有人说:孩子痴迷上手机,不仅会损伤孩子的眼睛,还会影响他们学习。

……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道作文题取材于社会热点现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1.从“有人说”的角度思考,这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指心灵上的距离,寓意“近在咫尺,形同路人”。据此立意:①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亲情、友情,容易在亲人、朋友、同事的心灵上造成伤痕。②放下手机与家人聊天,可增进家庭和谐。③痴迷手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冷漠,趋于疏远。④莫要被手机“绑架”成了“屏奴”。

2.从“又有人说”角度立意:①拥抱新技术,才能驾驭新技术、适应新时代。或:反对新技术,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②面对新技术,不可消极躲避。③让手机发挥有益功效。

3.从“还有人说”角度立意:①电子时代引发的的忧虑。②对科技运用也要节制。

4.省略号提示我们,还可从其他角度立意。如从交通安全角度思考:不要让“指尖”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杀手”。

命题二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几年前,“到此一游”的“国刻”被同胞带进了埃及神庙,附身千年雕塑之上,刻字少年的行为受到人们的一致声讨。

针对人们喜欢“留念”的心理,蜀南竹海景区设立了专供游客留言刻字的竹林。管护人员介绍,竹海景区以楠竹(又称毛竹)为主,楠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其生命周期约为60年,如果在60年内不遇病虫害或人为砍伐,一般不会死亡。游客刻画只要不把表面青篾层完全切断,就不会死亡。景区在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不考虑对刻字专区内已刻字的淘汰竹、病死竹进行砍伐,以保证游客刻字可以保存得更长久。

有人认为景区这样做是以疏代堵,是管理创新;有人认为景区的这种做法是迎合游客,助长歪风。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国刻”早已为社会所诟病,从埃及神庙的千年雕塑到伤痕累累的古长城,“到此一游”可谓让人深恶痛绝!国人的素质哪里去了?在听惯了斥责、唾骂后,蜀南竹海景区的做法却给人带来深深的思索。

景区做法的缘起是人们喜欢“留念”的心理。人们到一处地方,总希望能留下点纪念,这是人之常情。“存在即合理”,如果处理得当,这“留念”甚至能为景区增色。“题壁诗”成为古代诗歌的瑰宝,其中不乏传世佳作,便是一种“双赢”的范例。但如何“得当”,则需要景区和游客共同努力。

1.景区的做法是创新,还是迎合,可以见仁见智。

从“以疏代堵,是管理创新”的角度可以得出如下立意:①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因你而精彩。②宽容也是一种美德。③创新之路无处不在,创新赢得精彩。④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总有一条通向罗马的路。⑤学会变通,方能化腐朽为神奇。⑥变疏为导,成就双赢。

从“迎合游客,助长歪风”的角度可以得出如下立意:①放纵是罪恶的根源,迎合是媚俗的表现。②靠实力赢得,不是靠迎合取得。③莫让迁就成习惯,不要对恶太温柔。④一味迎合绝不是创新。

也可以综合两个角度来立意:①治标要治本,斩草要除根。②坚守原则,合理变通。③合理创新,收获成功。④“疏”是另一种“堵”,不要借“疏”为名,行“堵”之实。

2.就游客而言,可以有如下立意:①让自己的美好形象成为留给景区的永久纪念。②不要逞一时快意而留下人生的污迹。(韦秉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巧用拟声词,作文有魅力

下一篇 2016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作文:“拉选票”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