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批评的变革始于文风改变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4-18
13627

      曾几何时,理想的文学批评被视为是作家和读者受众的良师益友,是高屋建瓴审视文学的良知洞见,是文学创作和接受领域的良心与正义之剑。然而,时下的文学批评却正遭遇信任危机,批评的名声被严重败坏了。深切反思当代文学批评的弊病,才能使批评的肌体重新复苏,而当代文学批评之病,最直观的显示在其肌肤色质上,这就是批评的文风。当代文学批评的不良文风亟待改变。
  当代文学批评的不良文风有种种表现,它首先表现为批评的矫饰化与泡沫化。近些年来,一些文学批评简直是花里胡哨的名词术语的堆积,这些文学批评纸上谈兵,无所指涉。许多文学批评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胡话连篇,文学批评成了固定格式、固定套语的“自动化”组装工程。令人悲哀的是,这种泡沫批评不限于一两人,活跃在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领域的大量“评论家”多有此疾,恍如文学批评界一夜间也感染了“禽流感”,疫情严重,传染甚广。
  当代批评的玄虚化与偏执化也不容等闲视之。当代一些走红的“评论家”总是喜欢进行柏拉图式的理论预设,不是从现实出发,从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出发,从中华民族的文学现场和文化经验出发,从文本出发,而是背对文学现实,仰天玄想文学星空中的“理式”和“绝对精神”。热衷于从异域生硬地移植一些水土不服的“太空”术语,甚或生造一些让人如堕云雾中的外星语汇,以其偏爱的理论之“履”来塞装文学现实之“足”,当本土的文学现实之足无法被塞装进他们预先准备好的理论框架中时,不惜削足适履。
  许多当代批评也正在沦为恶俗化与感官化的批评。如今的批评界,潜规则盛行,批评与炒作、评奖、票房、政绩频频合谋,形成了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批评正在变成一种肮脏的交易,一种露骨的吹捧,一种精心策划的炒作,一种别有用心的宣传,言不由衷的“应景”批评风行于世。批评不再超然,批判立场、批判眼光、批判精神、批判气度荡然无存。这遮蔽了批评的价值,伤害了批评的威信,批评的公信力由此严重损耗。
  批评的速生化和夹生化也令我们瞠目结舌。当代许多“评论家”写作评论文章常常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这些速生的批评文章也就难免“夹生”,常识性的文字和语法错误比比皆是,常常令平民百姓“大跌眼镜”。
  文风浊恶当然不只是一个文体风格的问题,一个写作作风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心理,在于观念,在于品位,在于社会环境,在于世风。毫无疑问,社会风气浊恶是文风浊恶的根源所在。由此文学批评的文风问题就成了一个格外值得重视的沉重问题,标本皆治才是正途。但文风的改变毕竟是第一步,批评的革故鼎新,始于文风改变。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批评的变革始于文风改变,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重建文学批评价值体系

下一篇“毁人不倦”的批评家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