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民间的踏春习俗,在先秦即已存在。中国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已节”(三国魏以后一般定为三月初三),男男女女穿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名之曰“春禊”。先秦的踏春则并不限“上已”一日。《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踏春的情景。《论语》中,记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说明了踏青的情景。汉以后,踏春活动在诗文中经常有所反映。到了唐代,踏春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
唐代踏春又称“游春”或“野步”,有郊外散步游玩的目的,而唐代仕女踏春活动最有特色。每到上巳日,长安仕女结伴四出郊游,如遇有名花则藉草而坐,解其裙而四周之如幕,以作游赏,名曰“裙幄”。踏春时,常以斗百草为戏乐。斗百草,古又称“斗草”,是以草为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狗耳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此外,唐代女子借“踏春”之际,还开展诸如秋千、跳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
上一篇踏春
下一篇旧时踏春好时节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