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武侠写作知识——点穴篇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14
28070

【点穴】

武术中的稀传秘技或医学中的疗疾治病手段。人体有多条经络,其作用为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是全身的调节系统。经络上的穴位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之点。武术点穴功夫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上述传统中医理论上。点穴理论认为,对于人体一些重要穴位用力击打,造成一定的损伤,可以产生令人劲力丧失、呼吸困难等作用,再施以妙法,则又可恢复正常。这些主要穴位一般合称三十六要穴,分别为哑穴、死穴、瘫穴、晕穴、狂动穴等。点穴方法亦有多样,用手直接点击,以器械击打,甚至凌空遥点;点穴还有变时取穴,即根据时间变化在一定时辰内点击相应的穴位,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再人体组织上的交汇扦接处必有穴位。若干经脉交汇处为要穴。如果要害穴受伤,气滞血淤,人体就会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机能,甚至死亡。认识穴位,掌握穴位的所在经络和位置,百无一错,才能凑效。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五脏合于五行之生克:水、火、木、金、土。十二经常脉合于十二时辰:子、丑、、、亥。各穴位合于周天位置,以统帅全身之机枢。 

  人体周身有108个要穴。其中36个穴是致命穴,亦称死穴。死穴又分为软麻、昏眩、经和重4种穴,各种皆有9个穴。生死搏斗当中,作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身亡。” 

  一。头颈部位要穴(9个) 

  1。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头顶) 

  经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 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寸处。(眉心向上入发际) 

  经属:督脉,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汇。被击中后头晕脑涨。 

  3。 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一寸处。(同眼保健操) 

  经属:寄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 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太阳穴后下方,耳中上方,摸之有凹陷感) 

  经属: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 睛明穴 

  位置: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同眼保健操)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 人中穴 

  位置:人中沟偏上(鼻子和嘴唇中间偏上2\3处) 

  经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 

  7。 哑门穴 

  位置: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接凹陷处。(后脑勺连脖子处中心线) 

  经属: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 风池穴 

  位置:我晕~~~~~ (耳后后脑勺与脖子交接处,哑门穴与耳朵中间1\2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昏迷不醒。 

  9。 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穴(14个) 

  1。 膻中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足太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击中内气散乱,神志不清。 

  2。 鸠尾穴 

  位置: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膻中穴下沿中线摸到肋骨突起处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 巨阙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心之募穴。击中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 神阙穴 

  位置:就是肚脐眼。 

  经属:任脉。击中,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 气海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一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 关元穴 

  位置: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 终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四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 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击中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 鹰窗穴 

  位置: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从锁骨数下来第三根肋骨处向两侧平移至乳头上方)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第六肋。 

  经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冲击肝、脾,震动隔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曲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因内部右侧为肝脏,左侧当脾下方,故击中后冲击肝脏,破坏隔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穴 

  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脊椎边)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亡。 

  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 

  位置: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点中,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 

  位置: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 

  位置:属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三。背腰骶部的要穴 

  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脊椎边)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亡。 

  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 

  位置: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点中,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 

  位置: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 

  位置:属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三。背腰骶部的要穴 

  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脊椎边)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亡。 

  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 

  位置: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点中,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 

  位置: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 

  位置:属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穴 

  1。肩井 

  位置:在大椎穴穴与肩峰连结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点中,半身麻木。 

  2。太渊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点中,阻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点中,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点中,下肢麻木、不灵,伤丹田气。 

  5。涌泉 

  位置:足掌心三分之处,当曲足指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点中,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点穴术是中国武术中一门高深的技击术。在武侠小说家的笔下,高手随意一指便可以让对手或哭或笑,或伤或死,很是神奇。 

  其实点穴术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布着十二条经络,三百六十五个穴道。其中有三十六个穴道被称为「死穴」。这些穴道如果受到内功高手的击打,便可能导致人全身或局部麻痹、晕倒甚至丧命。这种奇妙的手法便是「点穴术」。 

  解除点穴的效果除了时间一到,穴道自解外,就必须由高手击打相应的穴道,或用内力推拿,使血脉恢复正常的运行。 

  现代的武术高手常在搏斗中,击打对手某些薄弱部位或敏感组织,令对手产生酸麻和疼痛,从而失去抵抗能力,取得胜利,这些部位通常都是「穴道」的所在。1928年,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上海用「少林一指禅点穴法」击败当时的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英格。后来英格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交手经过,对「自己当时身体如同被电击了一样」表示惊诧不解。这就是现实中点穴的效果。 

  中医同样也根据穴道对人体的影响,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穴道,调整人体血脉的运行,达到医治疾病的效果。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医学将点穴作为治病的手段。医学点穴治疗手段亦有多种,如按点法、掐点法、推点法、分点法、拧拨法、捻转法、点揉法等,应用了虚实、补泻、疏通等原理。  

武术点穴功夫,各派武术典籍中均有记载,亦有种种神奇传说,但其实证事例却时隐时现,难以确实,成为武术中的一大难解之谜。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除死穴、瘫穴等外,又有笑穴、睡穴等,更难以证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武侠写作知识——外功篇

下一篇武侠写作知识——典籍篇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