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巴洛克风格的小说家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法国文学简史     时间:2011-02-18
18550

  巴洛克小说的成就,不在诗歌之下。巴洛克风格的小说有这样一个特点,借助想象。巴洛克小说家们的思维感情,往往带有一种绵延性和舒展的特点。所以巴洛克小说,以想象自由、扩展延伸著称。作品富丽堂皇,篇幅冗长。这大概是一种对理性的怀疑和虚妄情感为基础的艺术风格所形成的吧。

  于尔菲(1567~1625),法国文学史上通称杜尔菲。出身贵族,当过骑士。他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阿斯特雷》(1607~1627)。全书五卷,每卷十二册。小说文字为散、韵文相间。其用意是,既可阅读,又能吟唱。小说内容主要描写牧羊姑娘阿斯特雷和牧羊男子赛拉东的爱情纠葛。这对牧羊男女在热恋中受到猜疑,致造成情场上的起伏动荡。塞拉东受到阿斯特雷的猜疑,无论怎样向恋人解释,均难以消除牧羊姑娘的疑虑。失恋后,赛拉东一时想不通准备投河自尽,幸得一位仙女相救,才没有被河水冲走。他男扮女装,乔装成牧羊少女,当上了阿斯特雷亲密的“女友”。最后一直等到阿斯特雷亲口提出,希望他恢复原来的牧羊男子的面貌后,才答应与他言归于好。小说的结尾,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据说,小说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整整三十年的时间内,人们都为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发出由衷的喟叹。

  小说之所以引起如此反响,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牧歌”式的爱情里,作者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摹,将这对年青人感情中的细微末节表现得既至深至细,又淋漓尽致。这对于追求自由奔放、向往美好爱情的青年读者来说,无异是一种感情的补偿。再加上小说的奇思妙想和有关爱情的某些议论,也符合当时年青人的审美趣味。特别是这种牧歌体小说内容,又发生在如诗如画、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之中,自然更激起人们罗漫蒂克的激情。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发展到以后的爱情小说,《阿斯特雷》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它开了法国古典小说的先河。在牧歌体小说风行的当时,《阿斯特雷》也是一部上乘之作。从这个角度看,这部小说在法国小说史上还是有其重要的地位。

  拉法耶特夫人(1634~1694)是一位写历史小说的名家。出身于小贵族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拉丁文字教育,与著名书柬作家塞维民夫人为良友。拉法耶特夫人以才思敏捷为时人所重。与宫廷贵妇以及当地名流结交,她有清醒的头脑和厚实的文学修养。据说,路易十四世曾对她加以青睐。

  她的小说代表作为1678年创作的《克莱芙王妃》,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心理小说名著。克莱芙王妃结婚前叫夏特尔小姐。因父命难违,嫁给了克莱芙亲王,故在小说中以克莱芙王妃身份出现。由于这种婚姻不是以感情为基础,所以结婚后,王妃心中对亲王并没有爱情。在一次宫廷舞会上,王妃结识了年青、潇洒、风度翩翩的聂默尔公爵,两人一见钟情,产生了王妃的“婚外恋”。

  克莱芙王妃毕竟是一位有教养的女性,真诚是她的主要人品,再加上她出自名门闺秀,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她身上仍然占支配地位。所以她觉得很对不起克莱芙亲王,尽管她并不爱亲王。但她还是主动地将自己这段感情上的隐私,如实地告诉了丈夫。

  克莱芙亲王听了王妃的坦诚相告之后,又忌妒,又发愁。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既没有责备王妃,也没有加害于公爵,最后竟积郁而身亡。当聂默尔公爵向王妃求婚时,却遭到王妃的拒绝。王妃之所以拒绝公爵的求婚,总觉得自己心中有愧。她认为欠了亲王一笔感情债。另外,又怀疑公爵是否是值得可信之人,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正是带着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她退隐于修道院中,默默地走完了她人生的旅程。

  作品写得非常亲切感人,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描摹与分析,细腻入微,可与拉辛的悲剧相比。克莱芙王妃其初以“名节”对抗爱情,继则更为珍惜和保全崇高的爱情,而拒绝当前的满足与逸乐,形成激烈的内心斗争。作者暗示“德行”应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年轻貌美的女主角以悄然的死保全了 “名节”。这部小说虽写的是一个三角恋爱故事,但丝毫不流于庸俗、肤浅,其美学品味很高。在爱情小说中,不失为一部佳作。

  具尔热拉克(1619~1655)是巴洛克小说家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一位作家。年轻时听过伽桑迪的哲学课,参加过自由思想派活动。他一生落拓不羁,放荡自由。他创作的《月球上的国家和帝国的趣史》(1657)和《太阳上的国家和帝国的趣史》(1662)是巴洛克式的典型小说。作者富有惊人的想象力,叙述坐上火箭到月球和太阳上旅行。故事风趣诙谐,嘲笑宗教迷信,宣扬唯物论和乌托邦的观点,表现了作者的无神论和自由派思想。这两部小说开了哲理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先河。

  卡斯龙(1610~1660)的传世名作《滑稽小说》共分两部;第一部发表于1651年,第二部发表于1657年。这是一部体裁新颖的小说,它描写一个流浪剧团在外省小城——勒芒,剧团演员与当地居民之间所发生的许许多多滑稽纠纷。流浪剧团在外省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常常饿着肚子,在崎岖的村道上推着满载道具的车子。路上,有时还会遇到强盗拦路抢劫,乡镇当局更是百般刁难。到了一个陌生的市邑,往往又被拒之门外。客店老板更是趁机勒索,不仅居住条件低劣,而且房租特贵。小说以诙谐的文笔,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简明纯朴的风格,叙说了这些滑稽纠纷。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沉思,确有其新颖独到之处,不失为一部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小说。

  斯居代里 (1607~1701)法国文学史上通称斯居代里小姐。出身于勒阿弗尔港的名门望族。1639年到巴黎,经其弟乔治·德·斯居代里的引荐,出现于贵族之家的沙龙。她在沙龙中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自己也开始写作小说。她以《易卜拉欣》(1641)、《阿塔梅纳》(1649~1653)、《克雷莉娅》 (1654~1660)三部长篇小说的问世,而成为当时知名的作家。她小说的特点是:写作假托于古代历史的小说,其主旨不在于渲染主人公的“英雄气概”,而在于描写他们的感情生活。这些小说篇幅很长,它分别采自古代波斯罗马和土耳其的历史传说。这些作品虽然写的是历史,其实是对十七世纪上半叶巴黎贵族社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风尚的写照。由于作者系女性作家,以细腻的内心分析见长,所以在当时颇受上流社会的读者欢迎。

  塞维尼夫人 (1626~1696)出身于巴黎贵族家庭。童年失去父母,由外祖父母和舅父抚养成人。1644年和塞维尼侯爵结婚。1652年侯爵在决斗中丧命。她年轻寡居,带着女儿和儿子过着孤独的生活,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儿女身上,尤其钟爱女儿弗朗索瓦兹。1669年女儿出嫁,随其夫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方居住。她和女儿分手以后,相互怀念,她每天给其女儿写信,二十年如一日。这些书信都收在她以后出版的《书简集》中。在这些书信里,详细地叙述了巴黎人情风物,描绘宫廷与贵族之家的豪华生活以及异闻轶事、田园风光,也评述巴黎文坛动态。文笔委婉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史资料意义。它曾为高乃依所赞赏。塞维尼夫人,聪颖敏慧,文学才华很高,是一位著名的书简文体作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法国文学简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活跃的巴洛克诗坛

下一篇巴洛克式的戏剧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