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诗坛沿袭明季馀绪,云间派、虞山派、娄东派鼎足而三,而虞山派和娄东派,因钱谦益和吴伟业主领,出现新的局面,影响最大。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等,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旋归乡里,从事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他曾是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城,后又事清,丧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事后,他又和南明政权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上陈三局”,为其谋划,密件载《瞿式耜集》卷一《报中兴机会疏》里。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发动金陵之役,他前后奔走,赴金华和松江,策反清军将领,还密赴郑成功军营晤谈,与明遗民如黄宗羲、阎尔梅等密切往还,忏悔自赎,取得世人谅解。
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屡起屡踬,历尽坎坷挫折,感时愤世,郁塞苦闷。《初学集》中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所谓“感时独抱忧千种,叹世常流泪两痕”。《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费县三首》、《狱中杂诗三十首》等诗,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其中写出东林人士的命运:“未成麟甲先供伐,稍出蓬蒿已被镌”,前后六君子被逮:“黄门北寺狱频仍,录牒刊章取次征”,以及自己劫后馀生:“抱蔓摘瓜馀我在,执手俱为未死人”,并和忧虑国事融作一体。如《狱中杂诗三十首》之十一:
三韩残破似辽西,并海缘边尽鼓鼙。东国已非箕子国,高骊今作下句骊。中华未必忧寒齿,群虏何当悔噬脐?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
唇亡齿寒,提醒朝廷不要幻想依仗居庸关的天险,赶快封守山海关,加强边防。他狱解南还,拜望事功卓著而削职在家的孙承宗,作《谒高阳少师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八首》,希望他再度出山,统筹边防,经略辽东,寄托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对李自成、张献忠纵横川、豫,杀明藩王,仇视憎恨,但也还有《王师二十四韵》,揭露“王师”疯狂屠杀,“堑沟填老弱,竿槊贯婴儿。血并流为谷,尸分踏作?”的罪行,指出农民“相将持??挺”揭竿而起,是“割剥缘肌尽,诛求到骨齐”的结果,《葛将军歌》不惜笔墨,讴歌市民领袖葛成,把他与反抗阉党而牺牲的苏州五义士并列,推崇备至。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经历故国沧桑、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他入清后的诗歌更显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楚奏钟仪能忘旧,越吟庄舄忍思他”(《见盛集陶次他字韵诗重和五首》)的“羁囚”哀音。《有学集》中《夏五诗集》、《高会堂诗集》等,是记载反清复明的“专集”,《西湖杂感二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书梅村艳诗后四首》等,哀感顽艳,沉郁苍楚,既有“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的失国之苦,也有“水天闲话天家事,传与人间总泪零”的耻辱,以及从心底发出的“莺断曲裳思旧树,鹤髡丹顶悔初衣”的忏悔自白,还有诋斥新朝,描写清兵蹂躏破坏的作品,如《吴巨手┇斋诗》:“人民城郭总萋迷,华观琼台长蒺藜。几家高户无蛛网,是岁空梁少燕泥。”在《后秋兴》(结集时题名《投笔集》)诗里,一扫哀悼明亡的悲怆凄苦,为郑成功反清复明的胜利唱起嘹亮的凯歌,如第一叠《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之一: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之二: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战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中兴在望,欣喜若狂,对郑成功进军南京和人民的支持,给予热情歌颂,气魄宏大。随着军事失利,功败垂成,他愤激之情不可遏止,连叠十三韵,记录郑成功与南明永历政权的军事斗争,以及他和柳如是的抗清活动,实为一部“诗史”。如《后秋兴八首之二·八月初二闻警而作》,听到郑成功军事受挫,他以棋为喻,要“小挫我当严警候”,不为所动,“换步移形须着眼”,再振旗鼓,转败为胜。第三叠《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记载只身会见郑成功以及柳如是的慷慨资助:“破除服珥装罗汉(姚神武有先装五百罗汉之议,内子尽橐以资之,始成一军),减损齑盐饷?飞。”桂王被杀消息传来,“鼠忧泣血,感恸而作”,在《后秋兴十三》里说:“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明朝灭亡,孤寂无主,无所归依的失落和葬身无地的哀痛,使《投笔集》笼罩上沉郁悲凉的情调,表现“不成悲泣不成歌”的愤慨,画出思想情绪演进的轨迹。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嗤点前贤,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所取,对复古派取其借鉴古人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剔除模仿形似;对反复古派“取其申写性灵”,摒弃其“师心而妄”,“轻才寡学”。他强调时代、遭遇和学问的重要性,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明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奥,学得神髓,长篇和组诗动辄几十韵和上百韵的有数十首之多。《后秋兴》是大型的七律组诗,8首一组,相互关联,13组诗浑然一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连叠杜诗原韵,一叠再叠至十三叠104首,另附自题诗4首,澜翻不穷,无斧凿凑韵之痕,为历来次韵诗所未有,是一种创造性的史诗巨制,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他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故能笼罩百家,肇开风气。他又延引后进,奖掖新人。王士禛、施闰章、宋琬、冯班等人都是由他提携成名。曾受其亲炙的还有一批诗人。由于他在诗歌领域的重要地位,被称为清诗的开山宗匠。
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冯班(1602~1671)曾师从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著《钝吟杂录》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他的诗歌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根柢徐、庾而出入温、李,抒发古国悲痛,婉而多讽。《题友人〈听雨舟〉》借画以抒明亡之恨,《余生》在隐居的平静里翻滚复国的希望,《有赠》则托古喻今:“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以史实和今景的交融写出讽刺南明不能御敌的故国哀思,寄托深沉而含蓄有味。冯班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后来的吴乔和赵执信,或继承或私淑冯班诗论,批评王土慎的神韵说,可说是虞山诗派的馀波涟漪。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行霈等,来源:中国文学史,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