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在发展中找寻新突破

作者:秩名     来源:艺教网     时间:2010-08-04
33647

  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开幕以来,20多台风格各异、题材多样的优秀剧目轮番上演,京剧、昆剧、越剧等知名剧种与海城喇叭戏、淮海剧、云南滇剧、厦门歌仔戏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交相辉映,充分展示了中国戏剧的魅力与风采。同时,与会的众多专家与主创人员也结合参演剧目就当前中国戏剧的创作状态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创新步子应当如何迈

    此次参演剧目很大一部分十分注重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与创新,无论是剧本结构、导演手法,还是舞台呈现,都力图令人耳目一新。

    取材于印度史诗大片的越剧《阿育王》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由于表现的是印度历史上一位国王的人生传奇,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是在歌剧化框架下演绎异国风情,唱词追求欧化散文式语言,加之印度风格的服装、音乐、舞蹈,并配以恢弘庞大的布景,在剧中,温文尔雅的“女小生”变成了粗犷高昂的“男武生”,这与以往低吟轻唱表现才子佳人的传统越剧有着很大不同,是一次大胆的挑战和探索。对于这种尝试,大多数专家给予了肯定,认为像《阿育王》这样的作品内容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而创作人员在艺术上大胆探求、勇于创新也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是一种启示。但一些观众却对这种新的演出风格表示不太接受,认为“变味”了。同时一些专家也指出,不落窠臼是对的,但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这次步子迈得大了一点,戏剧的传统韵味有所欠缺,有一种音乐剧的影子。

    另外,对于此次参演的很多剧目在舞台上大量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现象,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异议。剧作家刘锦云说,戏剧创作与小说创作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文学成分正在逐步萎缩,因此只能依靠调动舞美、灯光手段进行大包装大制作来吸引观众。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李默然指出,这种豪华形式背后掩盖的其实是内容的空虚,戏剧原有的舞台韵味已经无从找寻,戏剧正在失去自身魅力。但也有人认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要强调各方面美的感受,而剧场的现代化也为现代手段介入传统戏剧提供了条件,从而满足时代发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改编剧就容易成功吗

    古城下,残墙边,一位当代大学生手捧爷爷送的红色小说,眼前浮现出60多年前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场面……这是此次参演剧目大型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开头的一幕。该剧剧目策划、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王祖皆说,这次改编就是强调用现代意识来演绎红色经典,所以专门在剧中增加了现代青年读小说来展现剧情,以现代人的视角切入,与历史人物展开时空对话和情感交融,同时音乐也是用河北及周边地区与日本风格的民歌、戏曲相嫁接组合而成的,融合了民族、美声、通俗等多种唱法。其实,在本届戏剧节上,河北梆子《窦娥冤》、京剧《廉吏于成龙》、豫剧《山月》等也都是改编而成的作品。对于改编作品扎堆的现象,著名剧作家戴英禄表示,一直以来,改编是戏剧创作的一个传统,是舞台剧很重要的创作来源,这个资源非常丰厚。在改编中,不同剧种的艺术样式进行形式转换,人物关系、故事结构、艺术风格有新的追求,对原作内涵进行全新的阐释,但同时也要受到原作主题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束缚,要获得成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创作较为方便,成功率高,同时回报也比较丰厚,改编已成为当下戏剧创作的一种捷径。但有些改编作品并不慎重,很多观众认为已经非常熟悉的作品被多次改编,没有太大意义,况且一些经典剧目早已非常成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先入为主的感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黄在敏表示,改编作品,尤其是改编名著,一定要注意原作中特定的社会环境、人物情境,脱离原作立意,随意改动是不可取的。

    现实题材作品为何少

    在本届戏剧节上,表现现实生活的现代戏成为了一大亮点。淮海戏《豆腐宴》反映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甬剧《美丽老师》歌颂了海岛女教师艰难办学的事迹,评剧《三嫂》关注的是三嫂带领乡亲们艰辛创业的故事,话剧《移民金大花》赞扬了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海城喇叭戏《跷中情》把目光投向了农民高跷队,话剧《黄土谣》和姚剧《母亲》更是取材于真实事件,前者讲述了村党支书带领全村人致富的感人故事,后者表现的则是母亲如何教育独生子女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这些从不同角度关注现实生活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但戏剧节期间,还是有一些专家谈到了现实题材作品“剧本荒”的问题。“引起观众共鸣、打得响的精品还是太少了”,戏剧评论家姜志涛感慨地说,“现在很多剧作家静不下心来体验生活,进行深度细致地挖掘,老是在翻故纸堆,根据当地历史名人编故事成为普遍现象,既没有剧作家对于人物的切身感受,又不能使观众受到触动。”戏剧评论家黄维钧也认为,远离现实生活,强调商业性、娱乐性,缺乏艺术含量的作品正在大行其道。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则表示,创作者应该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贴近生活,这才是当代艺术家应有的情怀。

    在本届戏剧节上,以此次梅花奖获奖演员为主的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开展的下基层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再次证明戏剧还是有观众的。本届戏剧节“发现新剧目,推出新剧目,还戏于民”的主题就是希望能够为中国戏剧创作带来新的突破,以迎合市场的需求。正如歌剧评论家刘诗嵘所说,只有出现好的作品才能振兴中国戏剧,中国戏剧也才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秩名,来源:艺教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什么是戏剧创作的三一定律

下一篇戏剧写作要领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