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鉴赏
《送杨山人归嵩山》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初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杨山人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挚友,在朱紫盈门的生活里,唯有杨山人能与李白言行契合,二人情谊深厚。如今友人离去,李白抚今忆昔,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全诗共分三个层次,借景抒情,将送别之意、惜别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了嵩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嵩山以及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首联“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起句豪迈,一个“我”字尽显“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万古宅”指代嵩阳县境内的玉女峰,“玉女”为天上仙女,“万古宅”暗含仙人居所之意,将雄伟山峰与永恒时间结合,营造出神秘且令人向往的氛围。三、四句“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境界更为美丽神奇。月本不可留,诗人却用“长留”,并让其处于最佳位置。明月高悬,松影婆娑,溪水潺潺,构成清幽静谧的山水画卷。诗人将“月”拟人化,既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又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五、六句“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友人归去后采摘仙草,嵩山玉女峰一带遍布开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能满足其求仙欲望。此联上句写人,下句写山,人之于山如鱼之于水,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与前文“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年末可能去拜访,要一同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将这种思想化为具体形象:湛蓝天空中,白龙蜿蜒游动,诗人风度潇洒地骑于其上,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映衬,构成美丽和谐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独具特色,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写景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结尾骑龙相访的画面豪放飘逸。它用景语代替情语,所写之“景”既是外在景物,也是内在感情,达到“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描绘嵩山景色,抒发爱慕之情的同时,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的思想感情,三者迭合,惜别情意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又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十分罕见。其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时空观念束缚,不因袭模仿,展现了诗人惊人的创造力。语言清新自然,想象奇特瑰丽,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独特风格,以及他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