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六十三】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10
413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六十三】


        如果没有海市蜃楼,就没有蓬莱,更没有蓬莱阁。海市蜃楼是蓬莱阁的灵魂,是它的神秘造就了一代名楼。

      《史记·天官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像其山川人民所聚积。”而晋人伏琛的《三齐略记》则给海市下定义:“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

       2004年初各种媒体竞相报道,沿海一带发生大规模海市,最奇妙的是,海市里居然出现了蓬莱阁!据说纤毫毕现,甚至于能看到阁里建筑物的细节,真是不可思议。

       我这次到蓬莱,虽没有亲眼目睹海市蜃楼奇观,却花上6元钱在蓬莱阁下的一个录像厅看了一段录像:只见海天相连处,海上立起一片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高楼、烟囱、灯光、人流,影影绰绰的,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又过了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天青海碧,正如苏东坡诗云:


东方云海空空如也,

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

岂有贝阙藏珠宫?


       看完海市蜃楼的录像,我来到了蓬莱阁主楼,这是一座两层木结构建筑,气度不凡。正门上方悬挂着“蓬莱阁”巨匾,这三个刚劲有力、形态饱满的字是清代大书法家铁保书于“喜庆九年甲子七月之吉”。

          第二层比第一层略小,亦是四面回廊环绕,木珊格栏杆,北、东、西侧有木屏风,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在北面开有窗户,可供游客“开轩面沧海,把酒话蓬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宋代赵掠的《登蓬莱阁》顿时涌上心头:


山巅危倚蓬莱,

水阔天空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

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座上游观远,

逾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过海,

杭州东去亦楼台。


         杭州钱塘潮是一绝,但海景却要算蓬莱阁的出色。

         西壁悬挂着1964年董必武的题诗:


来游此地恰当时,

海国秋风暑气吹。

没有仙人有仙境,

蓬莱阁上好题诗。

        室内另一个主题就是八仙的传说。梁柱的彩绘,除了“蓬莱十大景”、“风竹图”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数“八仙图”,而室内摆设着八仙桌、八仙椅,中间则是“八仙醉酒”组塑,生动再现了当年八仙过海时的情景。正如越南友人黄文欢所题写的那样:“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今登蓬莱阁,八仙虽已不见影踪,但风景依然美妙,令人流连忘返,如醉如仙……

         下山时,下了一场雨,雨中的蓬莱阁,时隐时现,如诗如画,望着这仙山琼阁,我似乎也成了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六十二】

下一篇郭进拴|闪光的足迹【七百六十四】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