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探究科技 要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杜宗笑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11-07
666

探究科技 要以不变应万变

杜宗笑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高2027届28班     指导老师:熊美娟

 

宇宙的深邃,不过人脑方寸之间……

拿着实验室显微镜,我凝视着神经元间跃动的脑电波信号,审视着一条条实验数据背后的深层逻辑,分析着deepseek提供的各类参考资料,恍若遨游于星河浩瀚、星辰流转的宇宙秘境,又恍如沉浸在与万物生灵进行脑电波对话的奇妙世界,更仿佛跨越至生物芯片与脑机融合的科技殿堂……那些蜿蜒缠绕的轴突与树突,那些互联互通的神经元与脑电波,宛如《山海经》中盘古开天辟地的神秘经脉,恰似《天工开物》里精妙绝伦的匠心机杼,却是脑科学家们解锁生命奥秘的金钥匙。

作为未来脑科学的探究者,我常遐思:若将人脑那1000亿个神经元比作银河中闪烁的繁星,AI能否自动捕捉其运行轨迹?能否精准计算其传感频次?能否打乱重塑其复杂架构?能否智慧优化其组合方式?……

带着疑问,我找到了能绘制脑区图谱的欧盟“人类大脑计划”,找到了能将虚拟疗法推入现实的欧洲超算——“木星”,找到了能降低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成本的deepseek,找到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科技的边界,不正是人类永不停止的探究见证吗?

“基因是生命的诗行,而AI则是改写科技诗篇的神笔”。我常畅想:若将基因比作塑造人类大脑结构的“生物芯片”,我们能否借此重塑细胞结构、改写人类命运?我们能否借此实现人与万物生灵的自由对话?我们能否借此解锁宇宙的诸般奥秘?……

“北脑二号”脑机接口技术已成功实现通过猕猴意念控制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探究,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也从实验室逐步迈向临床,AI更是以各种形式来到我们身边……科学与伦理的博弈,如同人生抉择方向,亦如航船穿越风暴,需勇气为帆,智慧为舵,更需不忘初心、以不变应万变。

“AI是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潘多拉魔盒?”我反复叩问自己。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我明白了《易经》的“变易”哲理与DeepSeek的“变算”精髓,从“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到现代科技的精准靶向,从基因诊断的微观探究到神经解码的宏观突破,AI正一步步带领我们优化科研流程、完善探究手段、巩固科技成果、重塑科技边界,有李白笔下“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灵动之美,更有司马迁笔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智慧之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创变,我们都要以不变应万变,审慎评估科技成果,规范引导造福人类。正如《礼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述,我们必须深入探究这些技术,以确保它们在不改变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真正为我所用。科技之变,既需“格物”之探究,亦要“致知”之审慎,更应秉持“为民”之初心……

站在AI的肩膀上,我仿佛听到了祖国努力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呐喊,仿佛看到了科学家努力探究尖端科技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激情……当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照亮平流层,当“玲龙一号”解决多场景能源供应难题,当deepseek打破美国AI技术垄断地位,当……我们当如《少年中国说》“潜龙腾渊”,以敏锐洞察和热忱之心,以莫大勇气和坚毅决心,在科技洪流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基因芯片、脑机互联终会实现突破,人机互联互通、互动互享定会成为现实,与万物生灵自由交流也会成为常态,AI与生命共谱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美好愿景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这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浩瀚的科技星空中,走进了我们灵魂深处,引领着我们不断去遐思、去畅想、去探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来不一样的南城巴川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下一篇让我们一起“以不变应万变”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