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闪光的足迹【六百三十八】
走进大金瓦殿,只觉室内酥油味儿很浓,一盏盏酥油灯罗列佛前,昏昏苍苍。光线暗淡,看不清室内的陈设和供物。再加上人流如潮,你推我搡,簇拥着往前走。无法停步,所以出来的时候,在我脑海里只留下那座高大雄伟的白银塔的印象。
白银塔居于大金瓦殿内正中,有11米高,底座用白银造成,上饰鎏金。塔身裹着银叶子,镶嵌着珠宝美玉。塔上方有一洞佛龛,龛内端坐着宗喀巴的金像。塔下边埋着一棵旃檀树根,还掩藏着一段神奇的故事,传说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357年诞生时,他的母亲剪脐带,滴在地上一片血,便生出一棵旃檀树。这树迅速长出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母亲知是什么神物,就用绸缎把树干包起来,又在周围砌以石块,建成莲聚塔雏形。随后历代禅师不断增修,建成了现在的白银塔。
宗喀巴原名罗桑智华,元朝至正十七年出生在湟中县鲁沙尔镇。他的父亲鲁本格,母亲萨阿切,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宗喀巴自幼聪颖,天资过人,3岁拜师,7岁学经,16岁游学西藏、印度,6年没有回家。母亲想念他,给他写了一封信,还寄去一团白发。信中说:“吾今年迈体衰,盼儿务必返里一晤。”宗喀巴游学心切,没有回去,只给母亲寄回去一封信,还附上用鼻血画的一幅自画像,乞求母亲多多原谅。
宗喀巴在外游学的时候,正是喇嘛教红教在西藏、青海、川西盛行的时候。僧侣们穿着红衣,戴着红帽,不守教规,生活放荡,以咒语为教条,从事邪淫幻术。针对这类弊端,宗喀巴发起了一场宗教革新运动。他主张铲除陋习,排斥幻术,禁止聚妻,纠正一切腐败风气,制定新的教规,崇尚修行,钻研佛法。这些措施得到了信徒们的普遍拥护,随取红教而代之。宗喀巴去世后,他的法位传给两个继承人,一个是达赖,一个是班禅,此后遂形成两大神职系统,世世执掌着西藏的教权和政权,由于他们穿黄衣、戴黄帽,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黄教”。
塔尔寺古建筑的主要特色是以藏式建筑为主,兼容汉式建筑、地方建筑风格。该寺经历400多年的增建和扩建,逐步形成了殿宇经堂与活佛府邸层叠、佛塔林立、僧舍遍布的建筑群体。整个寺院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殿堂、僧舍近万间。塔尔寺经全面修缮后,增建了藏汉建筑风格的山门,汉式牌坊和藏式牌坊各一座,山门前的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塔尔寺简介》。小金瓦殿始建于1692年,是全寺的护法神殿。主殿一层内供奉以赤列嘉布(事业明王)为主的护法神像,另有一副是马的标本,据说是九世班禅大师的坐骑,从拉萨一天一夜赶到了塔尔寺,作为神马供奉。三层楼正中塑有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士金身。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