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二】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9-08
4099

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二】


        刀郎的新歌专辑《山歌寥哉》,是当下热度超高的音乐文化话题,网络八方对它的评价空前热烈,好评远多于批评。有幸处在这个传媒开放和言论自由的时代,一件艺术作品一经问世即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传播,这对于艺术创作及其传播来说,都是大好事。不过一件艺术作品历史价值,并不一定在当世即能完全生发与凸显,尚待未来时间的检验。对待这样的中国当代音乐的重要事件,接受者既不应盲从,也不必回避,当理性地面对、审视和反思。在笔者听来,这是一部艺术构思完整、艺术形象鲜明的组歌,有其个性和特色。本文拟对这些作品的音乐创作手法,略作梳理分析和个人解读。


       整体而言,《山歌寥哉》的创作,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两面。一面借鉴民间艺术,继承传统;一面适应现代文化语境,创制新作。


       第一,《山歌寥哉》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


       作品的题材内容,均源自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山歌寥哉》中的10首歌,主题均来自《聊斋志异》。“题命篇章,悉有所本”,每首歌都依托了一个文化典故。这些典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如“颠倒歌”“南柯一梦”、聊斋“画皮”“画壁”等,具有艺术的想象性和现实的隐喻性。这部专辑的新歌,大部分歌词与诗经里面“风”,有相似之处,集中书写两个重要的主题:社会现实,唯美的爱情。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


       “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刀郎的歌曲,既是美诗文,又是真山歌,它们植根传统,关注社会,情真意切,雅俗共赏。如:《序曲》的4句歌词,“九州山歌何寥哉/一呼九野声慷慨/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对整个专辑,具有明确主旨的点题作用:关注社会,体恤世情,为山歌的真性情唱出了新的时代共鸣。其他各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大多是力图表达对现实的关怀,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精神。


       与刀郎新专辑相关联、值得延伸关注的是,蒲松龄原创有十多部“聊斋俚曲”,题材大多是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故事情节多是揭露社会丑怪、批判时弊的,充满对人民的同情。“聊斋俚曲”的曲牌采用了当时的各种“时调”,如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等,乐风质朴,歌唱性强。这些艺术传统,是否也为刀郎所关注和学习,暂不可知。但刀郎新专辑的种种做法,倒是与“聊斋俚曲”有相似辙迹和同工之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五十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