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二十】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8-28
7691

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二十】


 ‌       刀郎现象‌是指歌手刀郎在音乐界重新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的现象。刀郎,本名罗林,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嗓音在华语乐坛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音乐融合了西域风情摇滚民谣等多种元素,代表作包括《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和《罗刹海市》等‌。

        刀郎的重新走红始于2024年举办的“山歌响起的地方”中国巡回演唱会。这些演唱会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还吸引了大量粉丝和娱乐圈人士的关注。演唱会现场星光汇聚,王思聪赌王四太太梁安琪等名人也前来捧场,进一步提升了刀郎的人气和影响力‌。

       刀郎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大众对当前流量明星和过度包装的反感,以及对纯粹音乐的渴望。他的音乐作品能够深深打动听众,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4。此外,刀郎的演唱会门票一经开售便迅速售罄,显示出他依然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然而,刀郎现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消息称他得到了《纽约时报的认可,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在粉丝群体中引发了狂欢。同时,也有一些人对他被“神化”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负面影响‌。

最近,在多个社交平台,“刀郎演唱会门票是尽孝‘硬通货’”成了热门话题。从合肥站到北京站,票务系统“想看人数”一度高达百万,其中,子女替爸妈抢票的不在少数。此外,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等一批老牌艺人的演唱会同样受到中老年群体热捧。这一文化现象,为人津津乐道。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演唱会的受众一般都是年轻人,至于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选项,往往是栽花种草、打牌跳舞。但实际上,年岁的增长不意味着文化需求的萎缩。就拿“追星”来说,这并非哪一代人的专属,很多歌手的作品陪伴银发族度过了青葱岁月,成为其宝贵的人生记忆。过去,他们身处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或许很难有现场体验的渠道和条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演出市场繁荣,银发族有意愿有能力为回忆情怀埋单、为文化共鸣消费。
当前,我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这一庞大人群在网络上是一个相对沉默的存在,以至于人们常常忽视了其获取信息、学习技能、拓展兴趣的需求。事实上,不少“新老人”的学识水平、审美偏好、消费能力都颇为年轻化。从老年大学的一位难求,到银龄研学、康养度假等产品的销售火爆,都可以看出,很多银发族正跳出柴米油盐、儿女琐事的桎梏,开始了一场对自我价值的重塑,也为市场带来了一片全新蓝海。
“刀郎效应”背后的需求应当被看见,如何满足这种需求更值得重视。近年来,针对老龄化社会特点,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场上针对中老年人的演出活动不断增多。但也要看到,各领域文化产品仍存在供给严重不足、服务管理不周的情况。比如,票务平台规则弯弯绕绕,老人想看场演唱会还得靠儿女找“黄牛”、加高价;再如,旅游市场上除了先引流后推销的低价团,很多所谓品质团也存在线路少、门槛高的问题。开发更简洁流畅的网络界面,增设实体售票点或专属购票窗口,加强和规范对中老年群体的市场营销……从内容到形式、从线上到线下,适老化改造还有太多空间。
每个人都会老去,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正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尽快丰富相应产品市场,将更好支撑“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也将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

近日,随着刀郎北京演唱会的举办,“刀郎现象”再一次引发人们的热议。其实大家知道,自刀郎出道大火之后,就受到了一些所谓“音乐人”的集体攻击,有说他的歌是农民听的,有的说他的歌让中国乐坛倒退了几十年等等。反正字里行间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说刀郎没文化,再退一步讲就是低俗文化,只配给一些底层人民来听。在这些人看来,所谓的文化艺术应该是高端的,是高雅的,是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懂得的,真的如此么?我看未必吧。在我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好的文艺作品必定是被大多数人民所认可,所喜爱的。当然,肯定也会有个别的文化艺术在短期之内不被人所理解,但是后面也必须能够被理解,被接受,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艺术。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是文化艺术呢?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如果有的人认为这是当年的观点,已经过时了,那我们再看看现在。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我们大家知道,刀郎的专辑《冲动的惩罚》一经发行,在当年就创造了270多万张的佳绩,2005年并凭借该曲获全国“金唱片”奖。而在那个年代,能够卖到10万已经算是大红大紫了,能卖到100万的也寥寥无几,而刀郎270万加上盗版的达到1000多万的成绩说明了什么?这就充分说明了刀郎的歌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能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这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文化的力量,难道不是么?

我们现在的某些人,打着所谓艺术与文化的旗帜,其实只是在变相的扭曲老百姓的价值观,在宣扬着一些腐朽的西方思想文化而已。甚至很多人把文化艺术当成了敛财和洗钱的手段,当成了收割韭菜和薅羊毛的工具。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说过,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就连马斯克都说过,一些让人不理解的所谓艺术,其实只是为了洗钱和避税而已,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极大的解释他的不合理性。就比如我在两年前针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种种批评,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所谓的“大师”,他们的艺术理念已经完全偏离了正常人的思维,已经完全扭曲了人们的审美观,但是这些人仍然还以“曲高和寡”的理由来自慰,真是贻笑大方。

因而,从近些年“刀郎现象”的出现,我深感欣慰,可以说这个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刀郎的歌有多么的美,多么的好听,而是人们能够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从这场刀郎与一些音乐圈的较量之中,让我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感受到了文化和艺术的真正力量。可以说,好的作品不仅能够给人以启示,给人以警醒,更能够给人以力量。尤其是刀郎的歌被现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歌词中体现出来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挖掘,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本土文化的觉醒,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象征。而这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我们最需要做出改变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都不愿意批评当代某些人的文化艺术理念。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他们可以自称为“精英文化”,但是我们要知道,所谓的精英文化艺术,其实只是为极少人服务的,也就是说其实是专门为一些“精英阶层”服务的。因而这种文化艺术理念并不是大众文化艺术,更不具备大众文化艺术价值,对于社会发展的进步来说,虽然不能说是毫无意义,但是意义并不大,最多可以成为一种参考。而真正的文化艺术是具有普世性的,必须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喜爱,也只有这样的文化艺术才有真正传承的价值。而这种文化艺术理念我们却从刀郎身上看到了,从刀郎的歌中听到了,从刀郎歌迷的解读与评论中看到了。因此,对于“刀郎现象”的火爆,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文化觉醒,这一点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大家觉得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一十九】

下一篇郭进拴|刀郎现象【四百二十一】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