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放歌中原【四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13
8013

郭进拴|放歌中原【四十七】鲁山赋


       夫鲁山者,雄踞中州,势压豫土。接嵩岳之灵脉,连伏牛之嵯峨。若巨龙卧于旷野,似青屏立于尘俗。其名载于史册,其形壮于山河。

        观夫鲁山之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峰高复低,随望而改其态;岭奇且峻,移步而换其姿。或如利剑刺天,寒光耀目;或似卧牛伏野,憨态可掬。云雾缭绕其间,若轻纱之曼舞;日月穿梭其顶,如金梭之飞梭。林深之处,古木参天,荫蔽天日;溪浅之时,清流见底,鱼戏石间。

       当夫深秋之季,霜华初降。林叶尽染,赤橙黄绿,如五彩之画卷;山空谷静,熊升枯树,鹿饮寒溪,若灵动之诗篇。独行幽径,心随景移,沉醉于自然之美;静听山音,神与物游,忘怀于尘世之烦。

       于斯时也,寻人家而不得,闻鸡声于云外。遥想山居之民,耕于陇亩,息于柴扉。与山水为伴,同日月为邻。远离喧嚣之市,尽享宁静之村。此中真意,非俗子所能悟;此间雅趣,唯贤士方可品。


       夫鲁山者,雄踞中州,势接乾坤之妙;脉连嵩岳,韵通天地之神。其形也,若巨擘倚天,揽日月之华光;其势也,如蛟龙卧野,藏山川之灵蕴。

        观夫鲁山之景,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峰随步转,千姿而百态;路绕林回,一径而多幽。当夫秋至霜临,林空叶落。熊升高树,寻残果以果腹;鹿饮清溪,觅甘泉而润喉。山林之趣,尽在斯时;自然之美,尽显于此。

        至若幽径独行,心与山融。忘却尘世之扰,抛却俗务之庸。每见奇峰突兀,疑入仙境;偶闻溪声潺潺,宛如仙乐。心随景动,情由心生。虽无喧嚣之闹,却有宁静之宁;虽少繁华之象,却多古朴之韵。

         遥闻云外一声鸡啼,似引行人之思;环顾山间几缕炊烟,如唤游子之归。隐者之居,或藏于深谷;山民之舍,或建于高丘。此中岁月,悠然自得;此间生活,宁静祥和。

       噫嘻!鲁山之美,美在天然;鲁山之韵,韵在深邃。其景可赏,可涤尘世之目;其情可感,可净浮躁之心。揽胜于此,方知自然之伟大;寄情其间,始悟人生之真谛。愿为鲁山之客,常伴青山绿水;甘做山林之友,永怀野趣闲情。 

        噫嘻!鲁山之美,美在天然;鲁山之韵,韵在清幽。揽天地之灵气,聚山川之精华。虽无繁华之盛景,却有古朴之风情。愿效昔人之雅兴,常临此地;且抛今日之尘劳,长伴斯山。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四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放歌中原【四十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