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童趣儿【四百二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7-06
642

郭进拴|童趣儿【四百二十七】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曾提到他。根据史料记载虢石父凭着周幽王的宠信,挑唆幽王废掉申后和太子臼,立幽王特别宠爱的美女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并与褒姒结成死党,狼狈为奸,这就极大地破坏了周立国以来执行的嫡长子继承制,严重降低了周天子的威信,激化了周王室与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北)的矛盾。后来,幽王为换取褒姒一笑,竟听从虢石父的鬼话,以烽火戏弄诸侯,招致诸侯们判离。公元前771年,申国、曾国(在今河南方城)一气之下联合犬戎等少数民族部落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于骊山脚下。申侯和曾侯就立原太子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到前720年在位)。周平王即位后,迁都洛邑(今洛阳),人们后来就称洛邑的周为东周。

  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在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时,都要配以音乐,以此来协调动作和烘托气氛,“钟鸣鼎食”这个成语就是反映他们这种奢华生活的。在虢国墓地,国君和太子墓出土的青铜乐器主要有钟、铙等。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木槌敲击演奏。在当时,它同鼎一样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是体现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按照悬挂方式的不同,钟可分为甬钟和纽钟。这里展出的是甬钟。钟在使用时一般成组出现,形制、纹饰、铭文一样,只是大小依次递减,这样的一组称为编钟。商代的编钟三枚一套,晚期五枚一套,西周中晚期增至八枚一套,东周时期增至九枚一套,也有单独一枚的称“特钟”。钟的大小与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大小相差越大,越可以利用其不同的声响效果演奏出一种庄严崇高,甚至是肃穆可怖的乐曲。虢国墓地2009号墓出土的这八件钟钟体厚重,造型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只是个别递减幅度有所不同。钟体各部结构匀称,铸造精细,经专家鉴定,有六枚为双音钟,就是说这六枚钟,每一个钟可敲出两个音。在中间部位敲出的叫“隧音”,转角处敲出的叫“鼓音”。两个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钟的内壁还有调节音的高低的调音槽,可见它们都是实用器。双音钟与单音钟的区别,就在于钟的右鼓部是否有侧鼓音的敲击点标志凤鸟纹。根据资料我国古代的音列为宫、商、角、徵(zhi至)、羽五个音节,也即现在的1,2、3、5、6缺4、7两个半音。而这八枚钟,却有4个音1、3、5、6缺2(即商)。这是因为西周灭商后,出于对商朝的蔑视,认为“2”为亡国之音而不用商音,故周代的音列只有4个。虢国墓地出土的编钟音列在五声中用四声,这反映了作为周的一个诸侯国,虢人在此时仍然恪守着周在礼乐制度上规定的这一条重要的政治准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童趣儿【四百二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童趣儿【四百二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